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动机
学生自身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运动的态度等因素,对其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就是从内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从目前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角度主动开展运动锻炼。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端正运动锻炼的态度,不仅会影响个人表现,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生的运动情况。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那么就能营造恰当的课堂教学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虽然初中体育的教学场所不同于其他学科,通常都是在户外进行,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锻炼的动机。基于此,教师应通过教学讲解、示范指导、激励表扬等方法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对运动锻炼的认识。
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学生就无法有效融入课堂环境,其运动锻炼的兴趣也会相对减弱。对此,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对学生出现的不足应委婉地指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组织团队训练,利用集体活动搭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参与体育运动。
此外,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内在驱动力,目标的指向作用以及激励作用会使学生不断向着目标而积极奋斗。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相同,而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就明确指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以及对体育项目兴趣爱好不同,合理安排体育小组,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的驱使下投入体育活动,进而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从多角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
二、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之所以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未能意识到初中生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初中生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而部分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根本不能得到满足,反而加剧了初中体育教学成效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而且,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般,每一个初中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在实际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个体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得每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体育课堂当中,需要重视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需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初中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晓其身体素养情况,以此开展针对性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内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基本层次,针对A层次身体素质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体会体育精神、竞技精神的学习任务,使其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针对C层次学习能力、体育素养比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开展基础体育锻炼方面的教学工作,使得各个层次的初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三、优化体育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新奇的训练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还可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中选择游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教学,还能充分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积极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但是依然有个别体育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选择保守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体育教学时并没有考虑课堂的趣味性,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逐渐单一。在比赛、游戏、集体性练习方法以及新奇的练习方法中,课堂上能形成积极愉悦的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契合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是他们“快乐体育”的源泉。基于此,教师分析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针对性游戏,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提升运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排球训练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球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设计了如下游戏活动:即各小组参赛人员背对背,让学生互相挽住对方的手臂,然后夹着一个排球站在起跑线上,之后开始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二人迅速侧起身体往前跑,绕过障碍物后将排球交给后面的队员,依次进行,以先跑完的队为胜;在运动过程中参赛者不得松开手臂,球若掉下,必须拾起重新开始。这样的游戏教学增加了比赛的元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团队荣誉感,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比较低,不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鹏博.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0(06):13-15.
[2] 康逢晶.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1(50):138.
[3] 柴克军.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