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想要实现发展,农村经济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直都是我国经济政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无疑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无论是扶贫还是乡村振兴等,都与这个特殊的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如果只将相关的政策作为各自孤立的元素看待,就必然会出现经济 的发展跟着政策走的尴尬局面,甚至于会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彻底变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这无疑是对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否定,是无法形成长远发展的。因此想要我国农村实现经济发展,还需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打造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具有中国农村地方特色的经济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进农村经济成熟与稳定。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想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即便是在明确的政策体系支持之下,不同区域的农村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而只有以具体情况作为依据,展开客观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才能明确农村经济发展未来的方向,才能找出具体有效的发展方案。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领域中,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突出不足,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观念不足,对应的举措也明显不足
这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必然会围绕种植养殖这些而展开,即便是现在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农村而言,由于承担着重要的粮食安全等相关职能,因此虽然也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农村三产的兴起,但是三产兴起的意义只在于平衡农村经济体系中的不同经济成分,保持均衡发展,并非是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替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业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就显得至关重要,其核心问题表现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诸多化工产品的过量使用,诸如农药和 化肥等都在这一范畴之中。过量使用的化工产品,会对当地土壤产生危害,并且会随着水体进行更为广泛的扩散,为环境带来额外污染影响。因此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解,这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2.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地区经济后续发展力量不足
实际上劳动力外流本身是农村经济发展不足的一个后续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又会进一步反作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劳动力外流的根本在于农村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必然会外出,去往更为繁华的城市务工。而想要对这些劳动力进行挽留,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农村环境中创造对应的工作岗位。从本质上看,必须先有岗位,才能留住劳动力,才能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第一个环节,也就是相关政策和投入资金落地的重要环节。如果这第一个环节失败,不仅仅会带来对应的资金损失,更为重要的会为后续的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当地人可能会因此而对于经济发展失去信心。
3.并不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造成农村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产业结构这个词大多存在于宏观经济之中,对于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来说,提产业结构本身并不算合理。但是即便是在农村这个微观的经济环境之中,同样有着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分。例如比较刚性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对于当地水土保持职能的实现,以及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以及保障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农村可以承载的工业形态,比如农产品的深加工或者某些可以放在农村,对于物流等方面要求不高的工业;以及类似于第三产业的,围绕文化而展开的服务或者文创产品等经济形态等。这三个方面,甚至于是更多形式的经济要素共同构成了农村经济的微观产业结构,只有这个结构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其能够实现内部的平衡,才有助于形成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
二、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摆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课题面前的挑战,来源于多个方面,其具体的落脚点,也不是单纯的某一个点,而是遍布于整个农村经济环境之中。因此对应的,想要对其进行改善,固然需要从几个点着手,但是也必须注意后续的持续跟进以及综合结果的评测。总体来说,第一步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
其一,严控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维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首要指向。农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引入大量的化工产品,农药和化肥等,都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果正常合理使用是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的,但是我国农业仍然存在很大粗放生产的成分,因此在各种农业需要的化工产品的用量方面难免会出现偏差,滥用问题也普遍存在。针对这种问题,加强基层农业知识普及,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做到科学种田,合理使用各种药品试剂,是未来一个阶段仍然需要坚持的工作重点。
其二,合理落实政策。政策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留住劳动力的关键所在。上面已经做出过分析,最初的第一个环节,其力量永远只能来源于外部干预,其中主要包括政策和投资。这两个环节不仅仅关系到投入的资本收益,更加关系到未来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谨慎从之。对于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投入而言,务必要做到两个方面。其一,即必须以当地具体情况作为依据而确定,任何脱离了具体情况的政策和投资必然会增加失败的机会 。其二则是要确保落实,尤其是保证在落实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这对于政策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通常来说,政策是一组信息或者条款,规定了诸多细节来对某些基层行为进行保护和鼓励,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政策下发的同时,也应当同步保证精神传达,避免某些地方利用政策谋取一己私利。
其三,配置符合地方特色的微观产业结构。在农村这个微观的经济环境中,想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是要做到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另一个方面则是需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好规划,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实现风险规避。想要实现这样两个方面的目标,合理选择农村经济微观形态,实现整体平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前在农村广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相关农副工艺制品的产出,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实现都有积极意义。对于这一方面,必须注意实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以及肩负着环保目标的三产,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结论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问题,是我国经济进步道路上不能绕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从具体情况中来,到具体情况中去。任何照搬照抄的捷径,都可能会成为农村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唯有谨慎对待,深入考察,才能确定出正确的道路,才能让农村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晓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24):95.
[2]何帆.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扎实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宣传[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8-10.
[3]高东升.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8(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