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张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丽 ,.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 体育学报,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227.
摘要: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高职体育教育要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本文探讨高职体育如何与体育产业进行融合,提出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体育产业;融合
DOI:10.12721/ccn.2022.157227
基金资助:

国务院办公厅在"十一五"国家发展计划期间,明确提出要加速推动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体育教学工作在高职教育中,既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任务,也担负着充实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任务。所以,高职体育教学要顺应体育产业的新发展趋势,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创新教育理念,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带动和推动社会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引进先进体育教育理念,引入市场机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有关领导人和负责人普遍认为体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充实学生课余文化活动,没有对相关的体育经济效益提出具体要求。但从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体育教育开展形式和规模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现实需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主要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需要转变思想,积极引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把握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对高职院校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使得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一体化,拓宽教学应用的资金途径,比如通过投资、联办和自主等,逐步使体育教育向体育产业方向发展,学习和创新体育产业的经营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经济效益机制来推进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的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决策者和相关负责人要清晰和明确体育教育的职权界定。使得体育教育转变为体育产业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校企合作

 (一)企业利用高职院校提供的场地,宣传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许多地区的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的院校建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我们常说的“大学城”、“学习园”等,每所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相对完备,都具备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械。这些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所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体育运动设施,许多周围居民也都会利用这些器材来进行体育运动。人口密度大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企业可以整合和利用这些院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来进行各自的企业宣传,发展体育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利用高职院校智力资源创品牌

高职院校人才济济,拥有巨大的人才储备力量。但由于高职院校和在校学生资金有限,缺乏体育品牌的研发资金,给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融合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体育人才和智力团队,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来组建研发团队,从而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又弥补了高职院校资金不足的短板。 

(三)成立互惠互利的职业体育联盟

职业体育联盟指的是向观众提供竞赛表演或相关产品,通过市场运作从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社会单位和经济组织。如果想要为较高知名度的体育赛事定制合适的商业模式,就需要设计、组织执行、宣传、营销等各环节和过程上不断创新,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运营管理模式相对完善的工作团队。这就是职业体育联盟的价值所在。职业体育联盟还要与体育服务中介机构、传媒、增值业务等形成长期稳定的互动机制,最后形成一个完备的体育服务系统。成熟的职业体育联盟需要一支复杂的队伍来从事相对繁琐的工作,其中包括拉赞助,建立比赛组委会和选手,宣传体育品牌,营销体育商品,成立公正的裁判队伍等等。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加入其中,当体育联赛等比赛项目获得利润的同时,各类工作人员都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人才。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很好地融合。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 

三、积极探寻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产业项目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现有场地资源和教师资源开展体育训练,从而选取投入较小,见效快的项目,例如社区教练员培训或体育裁判员以及各种体育运动爱好者的培训等等。可以通过举办函授班、进修班或自考培训班等方式,借助高职院校已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基础,大力开展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含量较高的全民健身器材,体质测量仪器以及运动竞赛器材等等。这些器材可以对外出租或者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有偿服务项目。通过“全身健身计划”的实施,可以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有机融合,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四、把智力成果转化成产业

高职院校具备强大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这部分人才具备较强的体育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特别是体育教师当中的很多人具备教学技巧和教研技术。只不过高职院校对这些技巧和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许多发明都没有被发扬光大,有一些只是在体育课当中的小范围内被使用。例如有些体育教师开创了经脉止血方法,可以使得肢体损伤的人快速恢复,还有的教师发明了高强度运动后的快速恢复法和一些适合于中老年人的强身健体操等等。这些发明很多是由于不受重视以及没有资金支持导致这些发明没有结果,同时也没有形成规模和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可以收集整理教师的这些智力成果,筛选出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和发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其形成规模,推出产品,从而形成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能够有深度的融合,是需要相应的环境和机会,更需要高职院校负责人和决策者转变思维观念积极与企业合作来获得资金的支持。通过产业项目的探寻与发展,积极将智力成果转化为产业等途径实现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唐曹恺夫.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1(32):40-42.

[2]程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林区教学,2021(10):48-51.

[3]杨杰.“双高”建设背景下促进职业体能提升的高职体育课程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2020(10):80-81.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0.10.02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