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 DVT)指的是一种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聚而导致的疾病,它多出现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pulmonaryembolism, PE),它的总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1]它也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2]:股骨干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术后为15.7%,VTE发病隐匿,DVT高风险住院患者,若不做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可导致短期内死亡,并导致各种并发症,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容易引发医疗纠纷。VTE重在预防,可以减少2/3发生率。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应采用积极、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护理方法。文章就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工具及中医护理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一、DVT的临床表现
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中异常的凝固,从而堵塞了静脉,造成了静脉回流的障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疾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是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的时期。在我国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患者在体格检查中被误诊、漏诊,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影像学检查确诊为DVT,往往意味着疾病的严重性[3],所以对DVT进行及早的防治和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DVT的危险因素
Virchow等人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功能改变、静脉血管损害""三联因子"已被广泛认同,而血流动力学改变被视为 DVT的首要因子[4]。高龄、肥胖、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恶性肿瘤或化疗患者、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肢体制动(例如:长期乘坐交通工具),长期卧床、脑卒中、心、肺功能衰竭、重症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凝血因子异常等易发生DVT,因此,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病理生理学基础、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规避风险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的关键。
三、DVT的风险评估工具
运用科学有效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价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进行精确的评价,是决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3.1 Autar量表
英格兰学者奥塔[5]编制了一套适合于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的Autar量表。采用 Autar量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子进行评估,并将其划分为低、中、高风险疾病。Muller等[6]将Autar量表用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2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7]
美国外科医师卡普里尼(Caprini)基于手术病人的特点而提出的 Caprini 危险评价模式[7],其主要用于手术病人的住院病人。在2010年, Caprini等人对此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手术时间、体重指数进行了细分,并添加了肿瘤的重量。在2013年,吸烟,化学治疗,输血等因素被添加到这一事件中。CapriniRAM包含了患者的基本生理特征,基本疾病,检查结果,手术方式,以及用药等五个要素。将风险因素赋值为1~5分,根据分值可划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4个等级。Vinita的一份对8216位外科手术病人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分数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成正比。尽管指南推荐用于非骨科手术患者,但研究证明在骨科手术、非手术和肿瘤患者中同样适用。
四、DVT的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美国胸科医生协会及中华医学院外科学分会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应以基础、药物及物理三种预防为主[8-9]。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护理措施起着重要作用。西医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物理机械护理。中医的特色护理包括情志护理、辨证施治、穴位推拿、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护理技术。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在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配合传统的护理方法,比单独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效果更好。
4.1情志护理
郭颖等[10]在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 DVT的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中,提出了中医情志护理。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是突发性的,患者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手术创伤、疼痛等不良因素的作用,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因为对疾病的担忧而失眠,这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不利。因此,采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激励,让病人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建立起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在最好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下,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实现早日康复。数据分析显示,结果:两组病人在3天内肿块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7天,与术后3天相比,红肿的程度显著减轻,并且两组的得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
4.2辨证施膳
钟振美等[11]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多为血瘀、气血亏虚之症,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进行不同的饮食搭配,比如多食用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比如黑木耳、山楂、黄芪等;由于患者体内气血亏虚,需要多食温热之物,如羊肉、狗肉等;同时在其中添加适量的补血类的药材,以达到调理患者体质的目的;杨媛媛等[12]认为,在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时,应该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以帮助他们改善身体状况。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三七、川芎瘦肉汤等。此外,还应该叮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瓜果等,以满足身体所需营养。此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些具体的护理措施,如按摩、针灸等。
4.3穴位按摩技术
张莉[13]以《黄帝内经》和“八法”为依据,对观察组进行了针灸、按摩等传统中药的护理,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血栓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病人左右两侧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均有点按、按揉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穴,具有疏通经脉、调和血液、扶正正气的作用;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的交汇点,具有健脾、补血、活血、活血等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气血相关疾病的要穴;涌泉位于人的足部,为养生要穴,《灵枢本输》中有云:“肾之发源于涌泉,涌泉者,足之心”,说明“肾”之气从足部而发,流溢而出,滋润并滋润着身体。通过按揉涌泉穴位,可以使血管得到扩展,可以对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进行有效的提高,促进血液、淋巴液在身体内的循环。
4.4艾灸技术
李泽荣[14]运用穴位艾灸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现穴位艾灸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血液凝集指数,从而降低病人下肢DVT的发病率。袁雪萍等[15]运用艾灸涌泉穴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0例,实施干预后,凝血功能方面,干预后四组间D-二聚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常规护理组与联合干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于术后、外伤或老年病人,大多是气血亏虚之人,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的作用。肝经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太冲穴,属于肝经原穴。在太冲穴上“泻其多,补其少”,可以调节气机,调和血液,让肝脏得以疏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4.7穴位敷贴技术
陈俊杰[16]在进行穴位贴敷疗法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研究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结果表明穴位贴皮治疗结合LMWH可以明显改善 TPMWH后的血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缓解TPMWH,降低DVT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地缓解TPMWH,是一种安全、简便、易于推广的方法。此外,张柱基等[17]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试验表明,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DVT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同时术后出血量也大幅减少。此外,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五、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长期卧床、产后、大手术后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规范地进行护理,一旦出现,就会使病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给临床护理与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国的调查研究[18]表明,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下肢DVT防治标准不统一、DVT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不完善等现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急慢性血栓,其关键在于“内治”,“外治”与“中治”的结合。在现代科技与西方医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积极吸纳国外的优良观念与技术,做到"西为中用",使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病人的病痛,同时也能减少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晓强,张福先,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9(04):250-257.
[2]刘大伟,王忠正,王宇钏.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01):159-164.
[3]FIENGO L, BUCCI F, PATRIZI G, et al. Postpartum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twin pregnancy: undertaking of clinical symptoms leading to massive complications[J].Thromb J, 2013,11(1):11-14.
[4]韩伟峰,黄新天,殷敏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30-33.
[5]AUTAR R.Nursing assessment of clients at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the Autar DVT scale[J].J Adv Nurs,1996,23(4):763-770.
[6]杨扬扬,张晓红,申丽.3种风险评估量表对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6):91-94.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1.1636.
[7]肖鹏,徐强,曹万军,陈星宇,朱绍灵.基于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确证性[J].中国骨伤,2022,35(03):253-257.
[8]GOULD MK,GARCIA DA,WREN SM.Prevention of VTE in nonorthopedic surgical patients: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 2012,141(2):e227S-e277S.
[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5):321-327.
[10]郭颖.中医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35(11):59-60.
[11]钟振美.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15):25-26.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9.15.025.
[12]杨媛媛,郭蕊,韩月姣.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5):2350-2351.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18.15.081.
[13]张莉.中医特色护理在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16,31(21): 3204-3205.
[14]李泽荣.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血凝指标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5]袁雪萍.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预防老年虚证患者骨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D].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DOI:10.27320/d.cnki.gszyu.2019.000561.
[16]陈俊杰.穴位贴敷疗法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预防THA术后DVT形成的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17]张柱基,庞瑞明,潘海文,邢庆嘉,谭景超.七厘散穴位贴敷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J].陕西中医,2016,37(12):1605-1607.
[18]李明轩,郭连瑞.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14(03):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