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邹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邹运,.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 中国设计,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306.
摘要:
随着全球城镇化的持续推动,我国的建筑项目和数量急剧上升,使得整个行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由于施工技术的局限,裂缝的出现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建筑裂缝包括结构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以及温度应力裂缝等。裂缝会对建筑结构整体性能及建筑结构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合理设计平面布置,优化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工作,同时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避免裂缝的出现,提升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与整体性能。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306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领域,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单位只能提升方案设计能力与建筑结构质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较为常见,其出现会导致建筑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隐患,严重者甚至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环节。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当针对建筑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在保障建筑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裂缝类型

(一)结构裂缝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施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上,会用到现浇楼板的方式展开工作。在完成浇筑后,楼板的承受能力应当满足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如果是利用现浇楼板来替代多孔板,那么就需要墙板的刚度增加,原有的楼板刚度降低,导致在墙体界面方面,或者是一些较为薄弱的地方出现裂缝。最常见的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是在墙角,因为这一位置的应力集中,在后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几率更大。

(二)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为施工不当造成的,这种裂缝大都呈现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的形式。两个裂缝之间的距离可以很近,最短也可以达到几厘米,甚至可以达到十几厘米。在裂缝形成的最初阶段,塑性收缩裂缝会呈现出浅显性的特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会逐渐的发展成为持续性裂缝。对于塑性收缩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对混凝土水胶比和水灰比的控制,在此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环境下或者大风等较为恶劣的天气下,需要对施工步骤进行强力有效的控制,以便确保施工效果能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温度应力裂缝

导致温度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指标的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水热化等诸多问题,由于部分工程施工周期长、日夜温差过大,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衡。当前,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相关的施工标准都严格要求其膨胀系数,以避免当拉应力大于其本体抗压能力时,可能产生的温度应力裂纹。这种裂缝在冬季建设,尤其是施工地点在北方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极易出现。尽管温度应力裂缝难以发现,但其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的影响却很大。

二、裂缝对建筑的影响

(一)对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建筑结构一旦出现裂缝,那么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性能就会大打折扣,其出现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稳定性。裂缝问题的出现会改变原本设计的结构受力途径,因此,该问题不仅会导致建筑结构刚性减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建筑的抗剪性能。关键部位产生裂缝并不断扩张会使建筑截面断裂,空气中的水分会随之侵蚀建筑内部并破坏其结构,严重者会使内部钢筋生锈腐化,进而降低钢筋硬度与韧性,使建筑物受损的同时严重削弱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二)对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保证建筑结构安全质量与规划建筑结构使用功能都十分关键。科学合理地对建筑结构使用功能进行规划不仅能够突出建筑项目特点,还能够满足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但裂缝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还会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裂缝的出现会导致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腐蚀以及地基沉降等问题。在建筑外墙或顶板等位置一旦出现贯通性裂缝,那么建筑内部就会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维护或修理,那么极易出现室内积水或墙体发霉现象,这些都会降低居住者对建筑的满意度。

三、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设计平面布置

合理的平面布置可以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当遇到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时,应该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拉梁,然后加厚平面结构周围的楼板,最后调整钢筋的配置。另外,可以利用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来实现对结构长度的控制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建筑物的结构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在构件完成收缩或沉降的过程后,通过浇捣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有效地减少裂缝的发生。膨胀加强带通过对构件收缩进行及时补充而避免裂缝产生。

(二)优化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有效地控制裂缝,必须仔细挑选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因此,必须对所有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并在合同中明确责任追究细节,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在材料入场前,工作人员应当采取全面的检测措施,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对水泥这一混凝土浇筑材料,必须加强监督,严格审查相关检验报告,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并且应当对其组成物质进行抽样检测,以防止含有硅酸盐成分的水泥进入工程。

(三)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

通过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混凝土的硬化,从而满足设计的要求。这就叫做混凝土的养护,它不仅仅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调节,还涉及到施工后的保质期、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当外界因素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就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首先,为了防止水分的损失,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把关,精确控制内部的水分,并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其次,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还应该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时地给混凝土浇水,确保其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严格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产生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因如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了解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中裂缝的类型,明确裂缝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针对性地方法避免裂缝的出现。只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妥善地解决裂缝问题,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避免因建筑项目的原因导致后续居住者生命财产安全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江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J].居业,2023(12):74-76.

[2]郭金成.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中华建设,2022(06):63-65.

[3]朱金梅.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J].居舍,2022(32):102-105.

[4]姚瑞元.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0):154-1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