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学科“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研究
芦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芦佳,. 关于小学体育学科“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8235.
摘要: 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串联不同的教学环节,构建良好的体育教育生态,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训练需要,让体育课堂焕发活力。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应当在学、练、赛等环节发挥引导作用,提高体育知识的趣味性,减少重复训练,降低体育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乐学”“悦练”“趣赛”实现自我提升,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8235
基金资助:

“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可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时,小学生会由于兴趣低、体质相对差等原因出现参与体育活动不积极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练赛”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文章先分析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价值,并讨论了实现“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广大教师通过“乐学”“悦练”“趣赛”环节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其身体素质与学习水平同步提高。

一、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价值

(一)挖掘运动潜力

小学生的运动潜力尚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身体机能也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而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融合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以跑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赛道上完成合作跑、个人跑、组合跑等练习项目,这样做既可以减少体育训练的枯燥、乏味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产生运动兴趣。

(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形成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教师可以利用点评环节促使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复杂性,从而自觉在参与后续的训练、比赛前做足准备。当然,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需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开展多种多样的比赛活动,立足体育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与赛前训练、赛后总结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较好的状态,积极地投入训练和学习,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形成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

二、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乐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需要优化体育基础知识讲解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良好的知识讲解环节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启“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产生学习、运动兴趣,同时切实地理解运动的要点,为后续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跳绳的技术要点前,教师可以组织“花样跳绳”活动,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并愿意参与后续的训练和比赛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共赴前程”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完成“绑足奔跑”,这一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产生集体荣誉感,还可以让学生为学习与跑、跳相关的知识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跳绳理论知识教学,列举跳绳的基本动作与花式动作。最后,教师需要通过训练和比赛让学生记住上述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先开展对应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然后可以开展“跳绳数量王”“花样跳绳舞者”两个分组跳绳竞赛活动,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这样的“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课堂有着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悦练”:锻炼学生的自主训练能力

为了让学生“悦练”,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态参与训练,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助力学生进步。在具体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训练活动,并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让学生为后续比赛做好准备。此外,教师也要科学点评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情况,指导学生改掉不良的运动习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简单的运动技能开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使之理解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感受体育训练的趣味性、多样性。首先,教师可以组织“爱玩球的小兔子”游戏,引出篮球运动。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指导学生互帮互助,经历从易到难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篮球运动的趣味。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站成圆形,进行传球训练。在这一训练中,学生要保持在一定区域内,按规定的信号行动,用双手完成传球训练,这个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此后,教师还可以播放训练视频,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并据此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后续的竞赛活动做足准备。最后,教师可以组织班内篮球对抗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运动技巧。在赛后,教师要全面点评学生在篮球知识学习、训练、比赛环节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更加明确今后学习与训练的方向。

(三)“趣赛”:提升体育比赛质量

而“趣赛”则是指,教师通过改变运动环境或条件提升体育比赛质量,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在设计比赛环节时,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运动水平,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体育训练、教学评价环节,持续推进一体化教学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比赛的乐趣,同时加深对体育知识的印象,明确训练的方向。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足球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内侧运球等技术动作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设计“你追我赶”足球训练活动,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带球完成追赶动作,直至一方到达终点,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游戏引出用脚内侧运球、传球的知识,并通过生动的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动作的要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球宠物”比赛,要求学生通过控制运球力度,完成带球过人等相对复杂的技术动作,从而进一步理解脚内侧、脚弓、脚踝三者在运球中的连带关系,从而掌握控球技巧。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足球比赛,主动完成运球、传球训练,积累丰富的运动经验。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足球比赛,教师应秉持“表扬与完善并重”的态度,指出比赛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增加运球次数、降低射门难度等,使学生设计的足球比赛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结语

简言之,“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训练、比赛、点评环节打造高质量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降低基础知识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济强.用“学、练、赛、”提升小学体育课堂[J].新体育,2021(18):98-100.

[2]周烨.构建“学、练、评”教学模式,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35):2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