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高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力度,也进行了一系列增强高中学生体质的教育举措,切实将学生的体育教学置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面临加大的升学压力,体育锻炼时间缺乏保障,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甚理想,所以学校与家长应该更为关注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的教学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基于高考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高中阶段,体育学科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心中会积压很多情绪,体育运动能够为学生释放情绪,为其心理调适提供一个绝佳的渠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社会发展变迁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这就需要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激发出学生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并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高中体育学科能够通过各种体育项目,将以上内涵渗透进去,引导学生在体育项目中进行合理的分工,追求共同的目标,同时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对本课题的调查发展,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中学相比存在较低的问题,在课题访谈调查中,部分高中学生提到,文化课学习任务较重、高中体育课教学模式单一是导致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较低的原因。当前高中体育课主要采用传统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引导学生对某项动作技能进行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又被称为程序式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对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的需求,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基于高考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利用学生的性格,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刻不容缓。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文已经提到,高中生不像小学生,他们“见多识广”,很难因为简单、陈旧的体育游戏就萌发出浓厚兴趣,然后沉浸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应该是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有针对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有的高中生性格比较内向、胆怯,担心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性格的学生,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他们的优势,然后设置集体对抗形式的体育游戏。部分学生的爆发力和腿部力量比较强,就可以进行一次“障碍接力跑”。这些学生看到是自己擅长的项目,而且在集体条件下自己的失误不会特别明显,就会放下心中的负担,而变得跃跃欲试。
(二)丰富学习体会,促进情感发展
这里所说的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本身的感受,而不只是体育课程。教师要通过良好且丰富的学习体会,让学生明白体育练习并不是一种身体上的负担,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和成长,会让他们变得更好、更强,可以更有力地应对各方面的挑战,让学生从此自觉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时刻注意保持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
例如,一名女生过去体力不足,实心球总是扔不远。但在各种趣味体育活动的有效参与下,这名女生一直在进步。教师可以在某次测验时,先给这名女生画一条线,然后在女生投掷完实心球之后再告诉她:刚才那条线就是她第一次投掷实心球的成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带给她积极正面的反馈,激励其继续努力下去。
(三)加强总结交流,照顾不同需求
高中生因为性格、体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比较胆怯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让自己不太“显眼”的集体项目;反之,表现欲更强的学生就会喜欢小范围乃至一对一的激烈对抗,充分展示自己。教师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地放任其发展,应同时引导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和促进。
例如,篮球对抗赛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常见活动,它既是一项集体项目,又具备很大的个人表现空间。在每次篮球对抗赛之后,教师都要以“教练员”的身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度探讨,比如刚才那个进球很漂亮,投篮和传球的都有谁?怎么策划这次进攻的?从而引导学生看到彼此的性格特点和长处,促进交流和学习。
(四)优化教学方法
当这些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是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原地练习法等,只会让学生进行枯燥的重复练习和动作模仿,这会使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兴趣性、创新能力下降,最终还会导致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制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涉及到很多教学内容,需要体育教师要掌握正确且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关性不是很密切。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程,体育教师应当设计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如:教师在教授球类课程时可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领会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每- -位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等,也能培养学生互教互学、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教师在教授体能课程时可以采取游戏与竞赛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时。课堂中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可以迅速提升课堂学习氛围,也符合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跟上教育时代的发展。适当地开展课堂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运动知识讲解和运动技能展示,并且要求学生简单谈一下自已擅长的运动项目。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自主练习逐步强化体育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学生们在讨论运动项目过程中可以得到启迪,建立正确地价值观念,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进程。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探索出的快乐教学模式、小组考评教学模式和选学制教学模式,仅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还有启发式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去探索和运用。唯有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满足高中生综合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慧.体育舞蹈对高中女生体育课兴趣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1(23):53-55.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5996.
[2]李振.山东省普通体育高考改革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11(23):216-219.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3741.
[3]张琴珠.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创新:问题、意义、策略[J].高考,2019(2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