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使其可以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继而为日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一、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较为落后,存在教学氛围枯燥的问题,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保持充沛的热情,进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
(二)完善体育教学课程
现阶段,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还尚未健全,不利于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创新体育教学成为重要任务,有助于完善体育教学课程,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很多学生往往不具备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加强体育教学的创新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促使大学生可以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坚持体育运动的兴趣,继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1]。
(三)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来优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日后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继而承担起建设社会的重任。
二、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方向与实现路径
为了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创新,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此,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继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体育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对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赋予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自由发挥的空间,以此来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将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如接力赛改为丛林探险,让学生尝试去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受,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够提高对体育学习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认真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具备有效性[2]。
(二)实施因材施教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对此,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端正自身的态度,认真对待体育课程。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按照学生的性格、爱好来选择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运动补充到体育课程中,如健美操、跆拳道等,让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学习体育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要控制体育教学的强度,选择强度适宜的内容来让学生锻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效。
(三)健全评价体系
在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往往教师对学生进行主观的判断,但这种评价结果并不全面,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素质能力,并且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此,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将学生的出勤率、体育素质和体育技能等考虑到其中,有助于提升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另外,高校还要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或比赛,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开展实践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挖掘体育教学的价值。在创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发挥出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日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可以为学生示范,并详细说明体育运动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关键点,避免出现意外受伤的可能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受伤的概率。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还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运用合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能够起到锻炼的效果,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更多学生爱上体育。
结语:高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展开创新,及时改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和模式,将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到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高校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考虑学生具有差异性,然后采取适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温育,张斌彬. 基于拓展训练实效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方向[J]. 运动,2015(24)
[2]王鑫.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与学校环境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