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教学中面对的是具有各种身体障碍的学生,因此需要根据特教生的特黄河口,采取多元化的良性刺激,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提升残疾学生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功能。特殊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残疾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扩大交际范围,有利于提升残疾学生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初中体育教师组织与设计相应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论、方法和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对于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对于残疾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在长时间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存在懈怠的情绪,这也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教材水平不足
由于各特殊教育学校在选择体育教材时不尽相同,有的学校选择的是普通学校的体育教材,有的学校选用的是发展较为完善的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材,有的学校是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学校特色的教材,由于各类教材的水平参差不齐,体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也有很大差异。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更需要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训练,这就对教材水平的要求更高,如果教材设置不科学不完善的话,则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教学形式僵化,内容单一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大都设置了体育课程,但是由于目前很多学校采用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较多,而且残障学生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再加上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单一。虽然有个别学校也编写了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训练预案,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本身存在惰性或缺乏专业的实施技能,则会导致编写的教案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特殊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存在随意性、家校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使得体育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体育教育教学不被重视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不足。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认识不足,并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多方面考虑,体育教育教学往往被忽略,没有被提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日程安排上来,这也无法发挥出体育教育对残疾学生身心的促进作用。
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一)建设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技能,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配备专来的体育教师进行精准施教。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开展特殊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认识到体育教育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全身心的投入到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的良好的发展。
(二)设置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
对于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相关教育者需要设置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并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从而有条不紊地开展体育教学。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订体育课程目标时,相关教育者应该考虑和体现个体差异,将康复治疗、提升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恢复与补偿等内容融入目标中,使之更符合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此外,体育硬件设施的配置应该突出特殊教育的特点。比如,盲校应该设置适宜视力障碍者使用的跑道,以及加大草坪的铺设。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不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因而难以全面地培养特殊学生。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和成长,相关教育者应当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即教师要尊重、关怀与照顾特殊学生,让特殊学生感受到温暖,以此驱动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与运动中。
(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分层教学
1.运动能力分层
特殊学生因为年龄、身体缺陷等方面的原因,在运动能力上相差比较明显,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采用运动能力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强度比较大的运动学习与训练方式,常见的如篮球、中长跑等。运动能力中等的可以进行一些相对来说运动量适中的体育学习锻炼方式,比如说一些器械的训练等。对运动能力非常一般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身体扩展之类的运动活动,比如说肢体活动训练、小力量的器械运动训练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运动能力的特殊学生的体育学习的需要。相对于按照年龄分层,按照特殊学生的运动能力分层是比较科学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在同一个层次中的特殊学生在年龄上也不能相差过大,尤其是智力缺陷的学生,更要引起老师的充分注意。
2.身体状况分层
身体状况分层也是一种重要的分层方法,因为特殊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也不同。比如说脑瘫不严重的学生,适合的运动形式比较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选择面就比较多。但是,如果脑瘫比较严重,其运动能力受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教师的教学选择面就相对少一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分层教学,这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体育分层教学中,身体状况分层是一种辅助分层方法和手段,尽管特殊学生在分班的时候对年龄、智力发育等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体育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年龄和运动能力依然是首选,如果上述两种分层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则可以考虑以特殊学生身体状况作为分层教学的标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提升。因此,在紧随教育政策加快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展开体育教学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55-56.
[2]党文霞.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12):20.
[3]贺青.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J].农家参谋,2018(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