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雷电是一种伴随着闪电和雷鸣,且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出现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较强的电磁辐射和冲击波等,在瞬间极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进而引发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众多的气象灾害中,以雷电灾害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的威胁较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人员不断增加,同时还给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对于提升防雷装置的可靠性,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气象防雷发展现状
1.1雷电危害
结合雷电带来的危害原理不同,可以将雷击划分为: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感应过电压、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和地电位反击等。
( 1)直击雷。直击雷就是带电云层对大地某点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具有十分强大的破坏力,若是不能将其迅速泄放进入大地,会严重破坏或损坏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相关设施等,甚至是引发火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雷电波侵入。雷电不会直接在建筑和设备上进行放电,主要对布放在建筑物外的线缆进行放电。经过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在扩散的过程中速度较快,进而对室内电子设备、自动化控制等系统进行破坏。
(3)感应过电压。雷击主要出现在设备设施或线路附近,或者闪电对地不直接放电,只是云层和云层间的放电现象。在释放闪电之后,在电源、数据传输线路或金属管道支架上会感应出过电压。雷击放电的过程中,若是建筑物周围布设有防雷设施,雷电波则会沿着接闪器、引下线泄放到大地时,会有瞬变磁场出现,轻则会干扰电子设备,造成数据丢失,重则会击穿元器件及烧毁电路板,进而造成整个系统瘫痪。
(4)地电位反击。若是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备被雷电直接击中,接地网的地电位则会在瞬间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具有较强破坏力的雷电流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反击破坏或损害。若是在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极易诱发高电位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
1.2气象防雷现状
通常情况下,气象防雷涉及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防护和感应雷防护三方面。如此强调气象防雷工作,主要是因雷电灾害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且在雷电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其瞬时性、广泛性和分散性特点较为突出,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会损坏通信设备、电器设备、供配电系统、基础设施,甚至是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雷电频发季节切实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刻不容缓。因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出现,相关部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开展雷电防护,以确保社会经济可以持续稳定发展。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气象防雷效果不尽人意,且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不利于气象防雷工作的开展,亟待进行改善。
2、气象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人们对气象防雷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在实施气象防雷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依靠部分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人员的防雷意识较为淡薄,在工作过程中未严格根据气象防雷的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进行,使得防雷设施安装缺乏规范性水平,还有些工作人员为了将购买设备的成本降到最低,会选择不合格的产品来作为防雷设施进行安装;还有些单位甚至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管理人员和被管理者均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中往往会临时抱佛脚,防雷执法中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不利于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国内大型的高层建筑物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对气象防雷工作认识不足,会将简单的避雷针作为高层建筑物中的避雷针,根本不具备预防雷电功能。再加上人们对气象防雷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在引进防雷设施时很容易被无良商家欺骗,进而购买到伪劣假冒产品,在影响防雷工作的同时,还会增加防雷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2气象防雷工作缺乏有力支撑
因气象防雷工作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使得防雷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而地方政府部门将经济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开展防雷减灾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制定和落实相关制度的过程中,实施主体缺乏,对防雷减灾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气象防雷是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作为行政部门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导部门,政府部门需要尽快构建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以确保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进行。
3、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对策
3.1加强气象防雷技术投入
实际上,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防雷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水平,需在投入资金之前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并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气象防雷网络系统,进一步提升防雷工作效率。另外,需根据气象防雷工作特征来安排有关工作,不断增强防雷设施的精密度水平,以提升防雷工作的准确性水平,将气象防雷工作中的不必要损失降到最低。
3.2提升人们的防雷意识
正确认识气象防雷工作,可进一步推动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气象部门有关领导人员需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意识,不断加强气象防雷教育工作,进而提升社会大众和气象人员的防雷技术水平及防雷意识。可以将开展防雷教育工作划分为两个方面:首先需加强气象部门员工的教育,通过开展定期防雷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防雷技术和水平;其次,提升社会大众的防雷意识,借助于报纸宣传、广播通知、电视播报、悬挂宣传横幅、网络授课等不同方式,提升人们对雷电灾害的认知程度,进而增强人们的防雷意识。一旦出现雷电天气,借助于不同渠道可以确保人们及时了解预报预警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3不断完善气象防雷法律法规
为了推动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基础保障。气象工作人员应树立起正确的执法意识,认识到自身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职责,在开展气象防雷工作中,上级层面的管理人员应对防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改进。气象人员应加强与当地消防等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快构建起防雷协作机制,并认真履行气象防雷法律规章制度,为规划和建设气象防雷工作机制提供保障。
3.4做好气象防雷设备的安装
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的高层建筑物开始大量涌现,对气象防雷工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化气象防雷检测系统,以推动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范磊设施作为基础保障,需对原有的智能防雷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完善,以对保护浪涌保护器,降低因雷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魏晋明,蔡丽彬.雷电频发季节如何更好的做好气象防雷[J].中文信息,2013(6):89~90.
[2]郭庆来,刘非.有关气象防雷技术探讨[J].环球人文地理,2015(16):63.
[3]丁美萍.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