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研究
张李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李洁,.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研究[J]. 体育学报,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241.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生的德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中重要的课题。体育对于学生来讲是体力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各种磨炼,而且,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还可以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德育;小学体育;体育
DOI:10.12721/ccn.2023.157241
基金资助: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体育不仅可以塑造人的体质,还可以塑造人的心灵。教师在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指导时,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本着“德育为首,文化先行”的原则,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文化育人氛围。通过对浓郁德育文化氛围的构建,切实拓宽德育路径,深度优化德育措施,科学变革德育方式,灵活开掘德育素材,将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的各类德育元素充分迁移至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浸润、感染、熏陶下获得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德育的正确意识

大部分体育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简单的德育,比如在体育课堂中的比赛环节渗透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但是还有较少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德育跟自己没关系,不理解德育与体育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甚至部分体育教师忽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作用,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体育训练是否达标,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是否合格,对学生存在的放弃和缺乏坚毅的品格等问题却“视而不见”,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很容易放弃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性格上存在了较多的软弱和不足之处,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教师对相关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的成长不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思考和正视的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问题上,学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缺少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模式。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上,还停留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上。比如,在体育教师在上校级、区级等公开课的时候,学校对体育教师评课的标准,也大多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技能教学等内容上,很少会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融入了德育的内容。又如,若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区级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则体育教师获得的体育评价则相对其他教师来说会更高,很少有对体育课中学生品德的学习实效进行评价。这样很容易导致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这一形式被淡化,评价方式也变得单一。

二、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德育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古语有云: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教师在落实德育指导时,应全方位、多角度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品质意识等方面入手,构建出比较完备、充分、深入的德育体系,为德育开展提供坚实保证与必要铺垫。一是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与关爱,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生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源自教师的呵护。在学生遭遇挫折、困难、失败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其抱一抱,让低学段学生在思想、认识、品德等方面获得必要的浸润与感染,为德育教育开展给予保证。二是在开展德育指引时,应加强对各类活动的设计,使诸多比较宽泛的德育内容以直观化、具体化方式呈现,逐步提升德育效能。例如,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用语习惯、行为方式、举止言谈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并将其与一些辅助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的感召下获得良好品德的塑造,使学生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垃圾不能乱丢等良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德育效能提升。而且,还可以在校园、班级等醒目位置,张贴有关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生动漫画、宣传标语等,通过德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切实提升德育效能,使德育文化衍射至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切实为促进学生人生发展而服务。此外,还可结合不同阶段的德育定位与导向、目标与要求,组织学生按照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活动,投身德育体验,并将德育活动的规划权、决策权、设计权下放给学生,让其在互相之间的帮扶、协助、合作中构建德育项目,在更为直接、充分、宽泛的德育体验中逐步获得认知蜕变,来实现对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以全面提升德育效能。

(二)在体育课准备阶段开展游戏教学,进行德育融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每一节课除了学生所接触到的教学内容不同,其他的教学环节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学生长时间在这一课堂下学习其兴趣就会逐降低。体育游戏活动由于其形式生动形象、内容多彩灵活且富有趣味性,所以学生非常喜爱。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完善评价,构建教师师德评比通道

体育教师的德育教学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指导,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往往跟学科教师没有明显的区分,即使有些学校关注了体育教师的带队成绩,也极少有学校会考查体育教师的德育能力。所以,在制定一些考评办法时,增加相关条例,设定诸如“师德工作先进个人”,以提高教师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学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让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拥有强有力的后盾。在考评细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评价,通过问卷、访谈或者公开课,分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程度,总结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成果。评价时,应该采取民主公开的方法,把握评价的权重,才能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师德评价体系。

总结: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提高学生品德的重任。要求,也是教学观念更新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教学机会进行德育融入,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塑造,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银鸥.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6):43-45.

[2]朱柳琼.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学苑教育,2022(26):77-78+81.

[3]马继远.浅析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9):114-1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