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王奕铭 陈冉月 代奥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奕铭 陈冉月 代奥城,.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8386.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人们每天都接收着来自不同社交媒体的新闻,所以新闻编辑应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把握大众心理,将真实、完整、富有价值的新闻带给大众,助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结合当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背景,分析新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业存在的问题,以为新闻业的创新发展探索路径,进一步推动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新媒体时代
DOI:10.12721/ccn.2024.158386
基金资助: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因此新闻编辑应当转变观念,积极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迎接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挑战,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业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的标题、内容、呈现形式缺乏创新

一些新闻编辑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不能贴合受众的需求,缺乏新意,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有些编辑在新闻标题的设置和新闻呈现形式上缺乏创新,总是沿用老套路,不符合当前新闻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有待更新

不论是挖掘新闻、搜集信息,还是组织和编辑新闻材料,一些工作人员所采用的工作方式还是较为传统,不善于应用新技术。

(三)新闻内容缺乏准确性与真实性

有些新闻编辑人员虽然有能力挖掘新颖的新闻题材,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却会因为过于注重新意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虚假新闻的传播会误导大众,破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初衷。

二、新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业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创新新闻内容

新闻的生命力就在于“新”,所以新闻的创新性是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要想提升新闻的创新性,新闻编辑就应该以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进行内容的整理和结构上的优化。同时,新闻编辑要从客观的角度陈述事实,避免个人主观倾向,要保证报道内容公平、公正,不能误导大众。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从报纸、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因此要想使新闻报道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勾起大众的兴趣,好的标题至关重要。新闻报道的标题一定要新颖独特,而且不能过长或过短,应该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只有先用新颖的标题去吸引大众的关注,才能用优质的内容留住观众。另外,在新闻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新闻编辑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组织新闻内容,或者加入一些动画效果和短视频来充实新闻内容,赋予新闻趣味性。

(二)拓宽新闻信息的收集渠道

过去的新闻信息收集方式比较单一,但在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当前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高效化,因此新闻编辑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收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其中不乏虚假信息,所以在收集新闻素材时,新闻编辑首先要确保新闻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要注重甄别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去求证,以保证信息的严谨与准确。各类新闻媒体应该要严格过滤低俗、庸俗、媚俗的劣质信息,要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从而体现真正的新闻价值。

(三)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度

新闻工作者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自身对于热点信息的敏锐直觉。对于新闻敏感度的培养,既要依靠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也要依靠相关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在提升从业人员新闻策划能力与编辑能力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新闻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当前,新闻工作者应当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优化新闻编辑模式,提高新闻创新意识。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新闻信息,因此新闻编辑要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多多关注人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深入发掘信息的新闻价值。

(四)创新新闻的编辑技术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新闻媒体行业而言,新闻工作者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新闻编辑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新技术,从而更好地加工处理新闻材料。比如,在报道我国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时,为了吸引大众的兴趣,新闻编辑可以利用电脑技术生成简单的动画对科研成果进行演示,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程度。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路径

新闻编辑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每一个新闻编辑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政治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一)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新闻语言

在新闻行业中,语言和文字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新闻用语的规范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且在确保新闻语言严谨规范的同时,新闻编辑还应该对新闻语言进行创新。当下,一些新闻编辑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报道,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应该对新闻语言进行创新。创新新闻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句式方面,宜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陈述句,少用感叹句和祈使句;多用散句,少用整句。这样的句式能使受众更加容易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能让新闻语言更加贴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其次,在词性方面,形容词不宜多用。新闻语言是一种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过多使用形容词会使语言太过华丽,不符合新闻平实、客观的特点。另外,新闻语言应多采用动词,用质朴的文风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简练、直接地对事件进行报道。

最后,应增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为新闻语言增添活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用语的发展。网络用语流行的原因在于它是大众情感的集中表达,体现了语言系统的时代性,也符合人们乐于追逐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新闻语言中,增添网络语言能为新闻语言体系注入新鲜血液,让新闻语言更加生动,更加能吸引读者。

(二)提升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新闻媒体应当是党的“发言人”和人民的“代言人”。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新闻编辑应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树立坚实牢固的政治立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新闻编辑应着力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既要加强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与把握,也要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杜绝报道虚假消息和带有负面舆论导向的新闻。

(三)增强知识储备

新闻编辑为保证新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新闻编辑对新闻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判断,保证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同时,新闻编辑的知识储备越丰富就越能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充盈饱满。新闻编辑的知识储备不在于先天能力,而在于其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因此新闻编辑自身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此外,相关机构应当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文化世界。

总之,在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新闻编辑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转变思路,锐意创新。在实践中,新闻编辑要注重创新新闻内容和工作方式,以此来为大众提供真实、权威的新闻报道,建立正向的舆论价值导向,为国家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月玲.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19-20.

[2]赵清.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4):60-63.

[3]贾艳君.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新能力[J].记者摇篮,2021(5):97-98.

[4]薛海华.论融媒体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J].中国传媒科技,2021(2):90-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