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闻采访是保证新闻内容真真实性的基础环节,因此需要加强对新闻采访工作的重视。特别是作为藏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至少应具备藏汉双语,以便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采访方式,注重与被采访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保证新闻采访的效率和质量。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采访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新闻采访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新闻采访的重点不突出。新闻采访工作的基本需求是突出重点,而实际上,一些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或者是因为工作时间短而缺乏采访经验,或者是因为汉藏翻译素质的欠缺,是使得记者在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总是抓不到采访的主要内容,提问的方式呈现同化和泛化的现象,甚至有的问题的提出偏离了采访的主题,带有严重的盲目性。这样一来,新闻采访的重点内容不但没有抓到,反而新闻采访提问的针对性也没有形成,给被采访者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这样的话,新闻采访的过程就会呈现尴尬的现状,理想的采访内容也不能够的达成。
2.新闻采访反应不及时。及时是新闻采访的第一要务,如果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快速反应的能力失去了,那么记者就不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同时其也会迅速的流失,难以保障新闻采访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我们甘孜州而言,幅员面积大且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基层藏族农牧民,在采访中遇到的新词术语,准确翻译,不失本意,巧用术语是关键的。因此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汉藏翻译能力强的组织体系来对新闻采访进行有效的支撑。只有这样,新闻采访的平台才能够有效地建立。
3.偏离主题提问题。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提问的记者,“请你向我们电视观众或者读者说几句话好吗?”“请你谈一谈今后的打算好吗”。类似的问题海阔天空,离题万里,因为所问不明确,模棱两可,必定答非所问。有时候记者明明提了许多问题,双方谈得很投机,也很高兴;但回家一整理,却发现没有什么可取的材料,成了徒劳无功。因此,要养成采访前先列采访提纲的习惯,抓住特点,准确地向采访对象提出与报道内容有关,目的紧紧相连的关键问题,使对方能够谈得出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新闻事实来。
4.新闻采访准备不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基础是充分的事先准备工作,因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多数是基层藏族农牧民,如要提问的内容中出现新了新词术语,采访者首先了解其特点和功能,提前把这些新词术语正确翻译出来,以顺利采访作好准备工作。还有一项工作也需要做那就是要保证应急方案的科学性,如果没有做好新闻采访活动的事先准备工作,那么新闻发生的特点与必要的应急预案是不能够适应的,从而新闻采访的质量也不能保证。在新闻的采访过程中,如果必要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手忙脚乱的情况会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出现,对于新闻采访的工作要点很难有效的把握,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演进不能够做到全面有效的掌握,严重的影响到新闻采访的质量,从而不可能报道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二、提高新闻采访技术运用水平的有效方法
1.把握新闻采访的第一手材料。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需要记者到达发生现场,从而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新闻材料,进而能够保证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新闻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应该被建立,事先评估和预测各类新闻实践,突发性的工作体系也要事先建立,做到及时,正确和高效反应新闻的能力。力争第一时间或者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使新闻采访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另外,新闻采访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需要与公众和政府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新闻来源和资料获取的范围得到扩展,尽量缩短新闻采访对信息和资料掌握的时间,从而保证新闻材料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新闻素材的潜在价值。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对于新闻内容不能够只是简单的处理和加工,而应该注重新闻事件的内在成因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思考新闻采访的素材,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演进都要全面的掌握,还要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在成因,然后对新闻素材是潜在价值进行深入地挖掘,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作为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中,还需要获取其他行业的知识,对其他行业做到有效的掌握,汉藏翻译的能力提升是关键的。并以此来挖掘潜在新闻素材背后有价值的新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新闻工作的专业性,还能够有效的体现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
3.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注重认知以及应用非语言性的符号。针对新闻采访而言,非语言性的符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般涵盖采访对象的心态、姿态、手势、神态等等能够表达心理情感的符号。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不仅仅应当对被采访者的有声语言进行把握,还应当对被采访者的无声语言进行把握,以及可以在异样的场所科学地应用如此的无声语言,它是借助姿态、手势、表情等对信息进行传递,并且体现情感的一种辅助性方式。新闻记者应当对被采访者的表情、动作、姿势等进行实时和有效地把握,注重累积相应的社会经验,以体态语言、手势语言、表情语言等异样的非语言性符号强化跟被采访者的交流与沟通。在进行实际的新闻采访时,记者应当以自身的微笑与眼神等跟被采访者进行互动,从而积极地建构跟被采访者沟通、理解、认知的模式。借助默契配合,互相理解与尊重的新闻采访非语言性符号,以及借助如此的语言形式来支持、肯定、激励被采访者,确保记者更及时准确地了解新闻素材,最终实现理想的采访成效。
4、正视被采访者的心理需要。针对新闻采访而言,经常应用的一种采访手段或途径是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然而,因为受采访者经历、性格、修养素质、职业、年龄、风俗习惯、语言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所以异样的新闻采访形式或者是手段会形成。为此,记者应当对采访者的心理需要敏锐的感知及时把握。在了解采访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而实施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采访手段,以及结合采访者的情绪和性格等,选用异样的采访手段或者是途径,能够直接用藏语来沟通,也能够借助间接启发或者是开门见山的途径,或者借助激将、欲擒故纵、示范引导、微笑示意等手段,针对采访者的差异性,实施不同的新闻采访技巧。对于敏感话题,特殊身份的新闻采访素材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尤为重视应用采访技巧。像是针对负面报道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失误导致负面影响的人员,在面对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常常会保持沉默,掩盖事件的真相,推卸自己的责任等等。借鉴于此,记者能够借助隐形的采访手段或者是通过先入为主的手段来提问被采访者。在应用采访技巧的时候,应当把握好相应的度,记者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条件之下,正视被采访者的心理需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地启发,遵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现新闻的基础是新闻采访,也是汉藏翻译中接触的第一步工作,也是新闻采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其也能够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做出衡量,实际工作中存在非常多的新闻采访技巧,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与琢磨,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来合理地调整新闻采访的手段与途径,应当将新闻采访事前、事中、事后的所有工作事项处理好,多积累多锻炼,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新闻采访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四川科技传播,2020(04)。
[2]张连英。浅谈广播新闻中即兴采访的技巧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8)。
[3]杨文溢。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J],四川日报高级记者,2015(5)。
[4]柳娜.从不合作到合作——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J].采写编,2019(2).
[5]张香萍.“网络论文范文”的传播学分析及其治理[J].宜宾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