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龄化社会反思——我国老龄社会下的保障问题
杨彩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彩笛,. 全球老龄化社会反思——我国老龄社会下的保障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3.8. DOI:10.12723/ccn.2023.157070.
摘要: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老龄化是当今时代鲜明的全球趋势,人们的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数量创历史新高。到了本世纪中叶,65周岁或以上的人口数量估计将会增加一倍以上,为获得可长期未来,人们应该优先关注于老年的权益与福利。老龄化社会下的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福利,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保障社会经济生活需求养老体系
DOI:10.12723/ccn.2023.157070
基金资助:

本文从经济、社会和健康等多个角度对老龄化社会下的保障问题进行了反思。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养老金和医疗资源的压力加大,现有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其次,老年人就业机会减少,退休后的经济来源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再次,孤寡老人和失能老人面临着社交与护理方面的困境。最后,老龄化社会对家庭、社区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养老服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首先,应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并提高退休金水平以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其次,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并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此外,应加大对孤寡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关爱力度,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并鼓励家庭照顾和社区互助。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全球老龄化化背景

2021年,全世界的65岁或以上人数将达7.61亿,而到2050年这一数据又将上升至16亿。80周岁或以上的人增长较快。由于健康和医疗的改善、受教育机会增加及生育率降低,人们的寿命正在延长。从全球来看,2021年出生的婴儿有望平均活到71岁,而女性比男性长寿。与1950年出生的婴儿相比,寿命增长了近25年。北非、西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望在未来30年经历最快的老年人数量增长。今天,欧洲和北美洲加起来,拥有最高比例的老年人口。故通过具体措施,在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持续增长的状况下,为日益人口老龄化的世界人口提供保障。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表的研究报告,人口老龄化是当今时代鲜明的全球趋势。全世界都能够透过推动从出生后即开始的教育和健康课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更安全的活到老,并因此受益。联合国主管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李军华认为:“我们可以共同努力,解决当今的不平等问题,造福子孙后代,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并利用其带来的机遇。”

1.1我国老龄化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根据第七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至2021年5月11日,中国总人口约有141178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6402万人,占18.7%,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9064万人,占13.5%。而预计到“十四五”期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三亿人,我国将整体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社会。今天,随着新药物的创新、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和提高,使得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得到了提高,而高龄老年人带病生存也是长寿时代的普遍现象。年轻人口的流失、老龄化、高龄、少子等现象突出,再加上我国气候特点、地势地形复杂,整体收入偏低等具体问题,“未富先老”问题严峻而急迫。面对“健康中国”的战略,怎样立足于促进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培养适合国内养老健康发展的老年养护人才是关键,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和实际情况调研,结合国家现有政策 保障、网络科技发展,探究培养适合老年服务行业发展的创新复合型老年养护人才的路径。

2 人口老龄化挑战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迅速增长,预计2050年中国将超过4.5亿老年人口总量。“未富先老”对中国经济、金融、社会发展的活力提出了巨大考验。生活质量变化、比率降低是人口长寿化的最明显表现,新科技尤其是医学科技的进展、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社会生命水平的提升,都造成了人们生活质量向好的变化,老人口患者的比例明显减少,人类平均寿命也大幅增长。我国的人口死亡数量已由1960年代初期的近10‰,快速减少到了1970年代后期的近7‰以下,虽然此后有所减少但现在已大致保持在这一水准上。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新生儿死亡率急剧降低,由2000年的32.2‰减少到2013年的9.5‰,到2020年将再减少为5.4‰。人口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将引起人均期望寿命的增长。从1953年我国男子的人均期望寿命为39.8岁,女子均为40.8岁,到1973年男女均达到60岁,1990年男子人口增长到66.4岁、女子人均增长到70.47岁,到2020年提高至男子73.64岁,女子79.43岁。很显然,人均期望年龄的增长会扩大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

3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发展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此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承担基本养老服务的基本功能,并提出了推动公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这明确了公办养老机构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及其发展中的政策定位,即发挥好保障老 人的基本生活、满足老人的基本照料需求的普惠性、基础性和托底性作用,为公办养老机构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制度机制、提升服务质效指明了方向。

3.1经济安全的需要

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社会契约,保障人民的经济安全,是国家在面对加速的经济全球化下,维持经济成长和政府获得人民支持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养老业务,金融体系主要有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障及托管服务等。由商业保险机构进行的养老服务,由于目前中国国内大部分的市民退休资金均来自于政府部门主导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因此市民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机构购买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并很少。另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还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委托,向其提供在养老保险方面的相应服务,不过中国国内真正拥有基本养老保险代理服务资质的商业机构并很少。

3.2社会需求的需要

现代社区中空巢老人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条件较好,导致社会人员区域间的流动很大,多数的青壮年人口都是在外打工,也导致有了大批的空巢老年留守家庭;况且,中国目前的家庭管理模式也已由传统的家庭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了小型化的家庭管理模式,并且家庭形式也出现了悄然的改变。其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或者由于年轻人在外打工或居住,且长辈的家庭思想也更为浓厚,使得家庭生活模式更加不易发生变化;又或者由于父母的经济能力更多偏向于儿女成家,会给儿女购买了第二间房子,而对长辈的赡养也成了难题;或是由于长辈和孩子间曾经发生过代购,而不喜欢和长辈相处在一起。

4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对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国外养老保障措施

国外常见比较规范的养老模式包括医养结合性养老机构、 由市政承担资费的社区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随着人类生命的延续以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老年人也开始向往一种自由的老年人生存模式,老龄化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

4.2我国养老保障措施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我们应该对加快推进建立个人基础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和完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产生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养老金制度,财政投入机制是重要支撑。据统计,自1998-2022年,中央对国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补助投入已达6万亿元,并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企业的资金倾斜。近年来,国家财政资金在全国企业养老保险资金总收入中的份额均超过了百分之十二以上,为实现国家离退休干部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创造了可靠保证。

本文认为应借鉴亚洲及欧洲发达经济体保障制度,提供所得不足的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构建完整的养老保险规章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老年人的经济安全和权 在人口结构的压力以及经济、就业条件恶化的形势下,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