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做好国际化传播对我国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至关重要。一直以来,讲好中国故事始终都是我国新闻国际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同时,这也是其它国家深入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途径。但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短视频新闻很容易受到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对短视频新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媒体要结合国际形势进一步创新优化短视频新闻创作,既要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关注,也要让中国故事讲得出来、讲得好听。
1短视频新闻创作面临的不足
1.1短视频主题过于宏大
在国际化传播中,展示我国社会变迁、发展历程是短视频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但从当下短视频新闻主题来看,很多短视频新闻所确定的主题过于宏大、缺乏细节。虽然,通过全面展现高铁、火箭以及万水千山等元素能够彰显中国国力的增强,但大众很难准确了解到新闻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对此,短视频新闻创作者在进行宏大主题宣传时必须要找准叙事主体,既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等手法为新闻添彩,让新闻更易被大众所接受,也可以让中国故事敲开海外大众的心门,从而提高短视频新闻媒体国际化传播工作的水平。
1.2短视频内容枯燥乏味
当前,不同国家现行的新闻体系和创作理念截然不同,过去我国大多数短视频新闻媒体尚未认识到这一点,新闻内容以及创作理念无法得到海外受众的认同,特别是由于某些新闻主题过于“高大上”,新闻和海外受众间无法建立情感纽带,情感共鸣的缺少使得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短视频新闻媒体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要确保新闻内容和海外大众的契合度。当然,短视频新闻内容不能只为了吸引海外受众而忽视内容的真实、公正,要多从普适情感的传递入手,通过大家对真善美的美好向往,实现情感上的激荡,让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
1.3短视频陷入“自说自话”怪圈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化传播工作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主流媒体先后入驻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台,如何运营好这些平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十分重要。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新闻理念,国内和国外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对此,要更加注重以友好合作的形象立足国际舞台,尽可能淡化新闻宣传的痕迹。然而,实际操作和最初想法间还是有所差异。现在的短视频新闻主要还是侧重于时政信息的报道传播,大政方针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内容居多,但海外受众对这些内容并不十分感兴趣,这些内容不仅无法吸引受众,甚至还会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可以说,“自说自话”只会让我国国际化传播工作陷入困境。
2短视频新闻创作的优化策略
2.1从大众视角出发完成叙事
从大众视角切入的短视频新闻更能满足我国国际化传播的要求,同时也更能帮助塑造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形象。因此,短视频媒体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用简洁的语言和直观的镜头来展现中国社会现象,让短视频内容尽可能有“烟火气”。短视频平台作为短视频内容的重要把关人,要建设起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内容审核团队,准确拦截所有可能损害国家国际形象的短视频新闻,确保新闻内容公正、客观、合理。以新华社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的国际化传播工作为例,新华社当时邀请了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外国友人,从这位外国友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其中既有对脱贫攻坚各类成绩的讲述,也有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惊叹,而这种以点及面的表现手法也与“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交相辉映,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传播效果。该短视频新闻一经发出,海外社交媒体争相转发报道。
2.2把握好意识形态传播的“度”
一直以来,如何把握好、运用好意识形态传播的“度”是短视频新闻工作者面对的难题。对此,短视频新闻媒体要不断摸索、优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手段和方法,结合中国特色逐步形成中国叙事模式,搭建起符合国内外读者需求的新体系,让中国故事更加生动、更加直抵人心,充分展现中国思想以及中国精神。与此同时,把握好国际化传播意识形态的“度”更加能够保证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真实、友好,有利于海外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闻内容。比如,在《这就是中国》新闻节目中,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内容都十分的友好和真实,通过同步上传至YouTube,高质量的内容引发了大量海外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2.3传递普适情感
从当前来看,大多数海外大众十分好奇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短视频新闻媒体要瞄准海外大众的兴趣点,尽可能国际化传播强而有力且暖人心的新闻,传递普适情感,让海外大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点,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比如,《悬崖村网红》这一段视频新闻从“网红”某色拉博的角度,详细描绘了贫困山村通过国家支持、政策扶持脱贫攻坚的故事。该贫困山村不仅拥有了连通山上、山下的钢梯,还能够通水、通电以及通网,这是我国近年来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更是彰显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像这样的短视频新闻还有很多,它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普适情感的传递让中国故事更加动人、意义更加深刻,打破了语言以及国界的限制,激发起了海外大众的情感共鸣。
2.4遵循短视频海外传播规律
要想进一步做好国际化传播工作,短视频新闻媒体必须要认识到海外传播规律,并借助这一传播规律实现短视频新闻的高质量传播。以“丝路书香”工程为例,该工程通过邀请外国人,让他们从自身视角出发写下中国发展进程,在海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当然,图书写作出版和短视频新闻创作二者间差距较大,但某些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从短视频新闻创作来说,创作者要充分将“海外关系”和传播规律相融合,借鉴海外平台及时推广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束语:
现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是新闻媒体要重点思考的课题。短视频新闻创作者要从内外入手、双管齐下,既要反思现有创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也要吸收、借鉴、创新创作思路,借助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满足国际化传播要求的短视频新闻,也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
参考文献:
[1]刘佳.自媒体行业营销模式统计分析——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1):24-26.
[2]刘国杰,彭小安.短视频的用户认识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用户[J].视听界,2022(06):37-41.
[3]卢璟,卢纲.专业频道短视频的“出圈”与“破局”——以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原创公益短视频为例[J].新闻前哨,2022,No.352(21):38-39.
[4]庄莹,路金玉.“山东手造”的短视频呈现与山东媒介形象建构[J].全媒体探索,2022,No.13(09):48-50.
[5]吴晨玥.个人传播视角下城市形象在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再造[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111-113.
[6]刘怀东.文化类短视频的传播创新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No.55(1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