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目前初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在确保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并结合体育相关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一、安全问题研究意义
安全问题往往是以“万无一失”为目的,但当安全问题发生时,往往会导致“一失万无”[1]。无论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学生的安全问题都是社会和家庭无法承担的,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如何在确保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安全、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安全问题是教学有效开展前提
对此,笔者认为,现实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部分体育老师意识到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忽略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急救知识。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初中的体育教育应该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使学生在运动教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重视和研究体育安全问题,实质上也是体育教师的教育研究内容,它能丰富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
(二)安全问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之一
安全问题不但应该受到老师的高度关注,而且也应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初中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并不只是要有体能和技术,还应该是基于体育学习的安全性来培养一个整体的学习观念[2]。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如果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的时候,还能注意自己的安全,那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已经被提高了。
二、初中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师安全意识,制定安全预案
针对目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隐患排查,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实施不规范等。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对学生展开体育安全教育,强化专业训练,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素质,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安全工作水平[3]。
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制订详细的事故处理方案,并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从现实的观点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避免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不可能的。比如田径比赛,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踝关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所以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在教案制订过程中,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主要包括:判断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轻重。在田径比赛中,比如篮球、足球等比赛中,踝关节扭伤通常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或者渗血,学生会感到踝部疼痛,并伴随着肿胀,如果不注意,持续进行运动,通常会加重伤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立即停止锻炼,避免持续的负重和锻炼,如果是轻微的情况,可以采取冷敷的方式,并且让学生把受累的肢体抬高。轻微的情况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血管的充血,消肿、止血、止痛。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在进行冷敷或包扎后送到学校或者是医院进行治疗。只要有足够的预案和足够的急救措施,这样的安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由于初中体育存在着不能完全避免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结合相关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问题讲解,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踝关节扭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步骤,让同学们观察,让他们了解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在教学现场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事后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不是空洞的,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很好地让人接受,而且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还记得,有一名学生,在打球的时候,出现了肌肉拉伤的情况。如果是以前,学生们肯定会手忙脚乱,但这一次,很多学生都表示不用担心,甚至还有人配合,用手摸一摸,看看有没有感觉到疼痛,再告诉他们,让他们马上停止训练,再用冷敷和抬高肢体来缓解疼痛。
(三)检验场地和器材
学校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并对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置,防止在训练中受伤[4]。对不能再用的或已报废的,应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必须对体育服装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穿着不当;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对体育项目当天的天气和学生的体质进行调查,确定最好的锻炼计划和锻炼的时机。
(四)进行演练活动
尽管目前我国已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因此,有关体育的教学内容就不那么重视了,更不用说实地操练的体育安全问题了。通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安全情景模拟”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对“安全”的认识,而且可以增强“安全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基本的急救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5]。比如,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模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安全演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正确的逃生方式。另外,如果有学生突然出现了突发状况,学校也会和医院联合起来,使用仿真的心肺复苏,让学生们尽可能的熟悉一些基本的急救技巧。通过现场模拟训练,使师生对运动安全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三、安全问题新思考
体育健康课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同时,如前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安全问题,如果一味追求不出现任何安全隐患,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的缩水和教学质量的下降。如何找到有效的教学和安全问题的平衡点,对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智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思考,寻求新的解答。
一方面,加强师生关系中的安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而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应从教学设备的选择、教学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动态的化解。加强对学生体育安全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体育的基础知识,都会得到极大的保障。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体育安全教育的实施也需要相应地加强。因此,应加强对体育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体育安全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加强合作,积极参加演习,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这就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一个安全的初中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白玉江.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97-198.
[2] 刘彦平.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4):75-78.
[3] 陈娟.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及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1):69-69.
[4]王彦文.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5]桂小英.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