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属于临床护理学阶段的基础内容,需要确保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为各项临床护理学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支持。内科护理学属于护理专业当中的核心学科内容,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主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的发挥出项目化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研究对象
可以使用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且两班学生均为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将其划分成为教改组和传统组等两个不同的组别。
二、实验方法
结合内科护理学等方面的教材,确保研究组和教改组都能够使用相同的教材,且教学大纲、教师体系、参考书籍以及任课电教等方面的内容都能够保持一致。
1.对课程内容的设计
在研究内科岗位各项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此方面的课业任务作为主线,将护士资格认证考试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日常任务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予以清晰的规定,从而根据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析。对于临床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工作来说,实际的护理过程需要将其转化成为以护理技能为主的集成型教学形式,并按照课业任务的安排,设置相应的程序和项目,根据人体结构的实际情况打造完善的实习领域。
2.教学单位当中的具体实施流程
首先,需要及时的布置相应的学科任务,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入手,以模拟化情景教学为主要方法设计相应的任务案例,并将相关科研任务下达给每一个小组。在开展研究作业之前,教师需要对此类任务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完成本次任务,并明确掌握任务实施阶段的具体要求,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查阅完整的课程资料,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相应的任务进行分析和思考。其次,还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当中的中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将临床工作作为主要向导,并根据项目的主要任务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基于性别、性格等多种因素,保障小组划分的合理性。再次,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对于各项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而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在汲取对方反馈意见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分配成为不同的角色,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案例带入到情景当中,并严格的遵循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逐步演示案例当中所呈现出的各项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此项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并为其提出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的要求进行纠正,但不能全程由教师为主导,并且需要避免出现全程包办的情况。
三、讨论项目化教学
1.具体内容
项目化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过程当中,以同步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且此类项目具有完整性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且学生所实施的计划和具体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都需要对相应的流程进行确定。不仅如此,还需要及时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型的项目化教学思路,遵循完善的设计原则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的针对课题任务进行划分,并以项目的形式交由学生进行研究。在项目化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原始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设置更为精准的项目任务,在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小组,以合作研究的方法,基于合理的计划方案指导作用,保障最终作品完成的完整性。
2.项目化教学方法的优势
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发散思维。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当中,突出了实践技能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堂当中所划分出的小组整体结构予以全面的把握,使学生能够遵循技能要求,对教学内容予以及时的处理,从而充分的彰显出了项目化教学活动的独特性质。除此之外,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并围绕相应的课题任务,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引导。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使用相关理论知识,在融合技能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结论: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化教学模式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大对此类教学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并为后续阶段的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融入到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障了内科护理专业人才体系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引证文献 (6)查看被引分布图
[1] 李红,李保勤,韩长进.高职护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四个对接”建设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84-86.
[2] 多文兰,付华,朱玉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4).569-571.
[3] 叶国英,吴晓琴,沈开忠,等.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的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调研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3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