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基本掌握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在文化课培养中的学习兴趣特点。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参考。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突出问题,过分关注运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社会道德培养、体育锻炼和文化教育、文化知识严重缺乏、后备人才发展方向窄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在体育文化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完美,获得优秀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文化教育的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教育状况早已成为影响我国体育文化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体育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积极性的现实状况
多年来,体育中学生在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上面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部分学生上课学习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不会提前预习复习文化课,课后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态度极为不端正。体育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积极性并不高涨,学习成绩自然不高。体育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积极性不够强烈的原因如下:
(一)“文与专的矛盾”,由于各类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的共性所致。从专业技能方面来说:体育中学生每天需要进行早功、大量和高强度的训练,这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在进行文化课学习时,导致精神状态的欠缺,从而导致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够高涨。
(二)体育中学生大都是体育教练员从各个学校选拔出具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这些学生热爱体育事业,一心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是各种体育赛事的顶梁柱,体育中学生训练强度大,教练员陪伴时间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教技能的“师父”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说教,而文化课老师仅仅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得角色,因此教练在体育中学生心中的形象远远高于文化课老师,教练员的思想也会直接影响到年龄不太大的体育中学生。一些教练员的唯金牌、唯冠军的片面理论,以及只有进入国家队才有光明未来的思想直接导致部分体育中学生忽视文化课学习,认为自己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走遍天下,从而对文化课的兴趣逐渐减少。
(三)体育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家庭理念不同等因素导致学生文化课参差不齐,体育中学生中当然也有成绩优秀的文化课学生,但是大部分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居多,因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艺体生=文化课差生”这个意识,加上当前文化培训班盛行,课堂上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因材施教”,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文化课积极性不高。
(四)体育中学生经常外出比赛、参加体育运动集训,这样一来学生文化课时间周期短,不利于文化课整体性的把握。尤其是语文、英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背诵的科目,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需要系统性连贯地科目,只要缺课时,就会造成学生成绩下滑。
二、提高体育学校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的策略
(一)端正学习文化课的态度
很多体育中学生认为自己是个运动员,只要加强运动成绩就万事大吉了,因而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所以,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文化课的态度,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对学习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态度决定学生想不想做好一件事情,能力决定学生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因此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
(二)文化课老师要积极和体育教练沟通
体育中学生对于教练员的话是有很大的信任度,文化课老师要和体育教练员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文化课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素质的培养,体育教练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能训练,从而两者的合作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在运动事业还是之后的其他行业都可以崭露头角。
(三)提高体育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的信心
大多数体育中学生由于对待文化课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文化素养基础较差,文章书写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处在知识前期的中学生受到各种网络上相同读音不同文字的影响,从而让学生知识混杂,例如:“声如夏花”、“生如夏花”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课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告诉他们文化课本来是我们的弱项,况且体育训练耽误了我们许多学习时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比,学一点是一点,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再简单也不取笑,而是耐心给予解答。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文化课习惯
体育中学生的天赋都差不多,文化课学习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异,这除了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有关外,还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一定要养成上课前预习、下课后复习、考试不作弊,书写规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不会的题目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雄心,这样一来学生才可以拥有更好的文化课学习习惯,推动自身学习文化课的行动力。
三、如何提高体育中学生学习文化课积极性
1、课堂巧设疑,吸引学生兴趣
每个人都有求知欲。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把握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心下投入体育文化课。教师必须具有目的性,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好奇心下处理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课上,还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的日常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户外活动中。
(1)理论课设疑问,掌握体育知识
在理论课上,教师要传授一些体育知识和,使学生能够安全、恰当地开展专题活动。针对体育文化课,学生的兴趣比体育课要少。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疑问来回答问题,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运动知识,最后通过视频、课堂解读等方法来揭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争性回答,让学生紧紧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让课堂更加灵活。
2、将体育活动生动化,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体验体育比赛中的无数快乐,生动地讲述户外活动,激发大学生积极发展和体验。
3、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度
游戏是最能打动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不仅可以获得快乐,还可以不断释放压力。尤其是面对高中生,高中生心理压力大,学业繁重。教师应利用体育课适当减轻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情况下从事户外活动。上课前,教师要确立上课的目的,无论是训练学生的慢跑能力、跳高能力,还是各种球类运动活动。建立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进行体育课。比如,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可以带学生玩“贴煎饼”。这个游戏不仅让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而且还基于学生选择的不可预测性让游戏变得更加刺激紧张,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思考也会更加灵巧。
结束语
总之,只要文化课教师与学生、家长、教练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中学生一定能够在拥有比别人更强壮的身体的同时,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 (10) : 117-118.
[2]钮文胜.如何让体育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教学[J].2017 (58) :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