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当地苗族传统文化渗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是学生对当地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思维养成的关键。苗族传统文化渗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是对体育课程的丰富,更是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苗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以及学习体验,带给学生以体育学习新体感。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促使当地苗族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教学相互融和,在促进体育教育的角度,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运用方式。
一、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中职体育教学的价值
(一) 民族文化演变为课程资源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广大的中职学生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这表明了随着中职体育教学和课程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将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内容与中职的体育课程相结合,无疑能够丰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比如将化屋苗族芦笙舞、板凳拳舞的内容,与武术、健身操、啦啦操、舞蹈项目等相结合,通过创编或改编得出的课程资源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苗族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渗透性,因此,其与中职的体育教育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正是因为这两种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为体育教学中渗透苗族传统文化带来一种动力,促使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资源更加充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资源。
(二) 学生爱国情怀极大地增强
在中职体育教育过程中,若能正确地接受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将会大大加强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民族传统体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体育运动层面、国家层面和传统层面。国家与传统层面的表现,可以在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上发挥重要的影响。则是以下传统的体育项目起源于民间,经过几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性,不管是运动员,亦或是运动观赏人,都会被这种独特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染。如果能够将节庆活动的体育运动项目植入到中职的体育课中,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励效果也能得以发挥。
(三) 课堂教育质量的向好发展
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从客观上讲,体育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的教学大纲,从而促进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在主观上来看,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始终秉持着将优秀的人才向校外输送这一原则,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智力和精神力量上的支撑。在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被注入到中职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使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并充分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体育教学中呈现出来的体育课程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二、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策略
(一)开展具有文化特色内容的体育课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国家智力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文化认同与振兴的动力与源头。我国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舞龙、舞狮、摔跤、毽球等。把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引进到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并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教师需要在已经存在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之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构建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落实传统文化教学,促进传统文化在中职学生之间的传承。
比如教师可以将苗族音乐加上欢快的节拍和特效音,根据音乐的特点和苗族舞蹈的象征性动作结合,将编排出的苗族啦啦操融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将苗族啦啦操这一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促使学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感染,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感受民族精神魅力。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大课间进行体育传统文化渗透活动,比如让学生伴随民族音乐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或者是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大课间构建趣味性体育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和文化的学习。比如将苗族板凳拳舞与武术相结合,再结合学校的特色,创编出一套苗族板凳拳,可以在大课间加入苗族传统文化武术内容,让传统武术文化步入中职校园中,进而促使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优化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师结合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的欲望,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传统文化习俗包括踢毽子、跳房子、玩捉迷藏等,这类游戏既容易学习又非常有趣,即便是中职阶段的学生也对这一类运动有着较高的兴趣。把民俗类的游戏引入到体育预习活动中,既能丰富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运动课程的放松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引进以下传统活动,如太极、易筋经、八段锦等。同时,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和并掌握一些推拿技术。
(四)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是进行课程教学的根本同时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可以说教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树立民族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坚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对优秀的传统教育的研究;其次是要充分利用老师的集体优势,让老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协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一专多能”,最终实现“以体育人”这一教育教学的目标。
(五)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知识有效整合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支撑,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千差万别的,在课程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可以实现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的支撑,为体育教学课堂增加教学资源与教学的趣味性。将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相互结合,使新的体育理念和模式得以落实,从而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知识相结合,对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国家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可以把传统的民族运动和体育运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武术注重心神统一,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舒缓和调整;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相关理论,拓宽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使传统文化得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传播,从而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束语:传统文化包含内容丰富,其可以为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依据。运用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价值,改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英.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6):104-106.
[2]周学虎.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1.
[3]韩磊.新课程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