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者,也是新闻采访顺利推进的组织者。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分析社会问题。因此,在采访中,新闻记者需要在掌握采访艺术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有效应用采访策略,灵活应对各种采访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冷静处理紧急情况,让采访顺利进行,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较高的采访能力、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提升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获得良好的新闻报道效果,是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中的重中之重。
1应变能力的基本概述及其特点
1.1应变能力的基本概念
应变能力指的是当外界环境或者事物发生突然变化时,人们能够出于本能或者经过大脑考虑之后做出的相应决策的能力。应变能力的高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采访与实时报道,在其工作的过程中是很容易遇到突发事件的爆发的。快速、机智、敏锐的应变能力能够帮助新闻记者审时度势,用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准的语言表达,巧妙地解决采访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理。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访当中,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对于采访的过程和信息采集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2010年,在我刚入职电视台民生部时,上班第一个周末,去拍摄公安部门对“熊猫机”的整治行动,采访接近尾声时,身边的民警接了个电话,是110指挥中心打来的,通知辖区某在建工地有一名施工人员滑落悬崖,挂在半空,急需营救。我迅速发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以及作为评奖片的潜在价值,于是马上跟民警沟通,调整采访安排,让他带上我一起去救援现场。坐在警车上奔赴现场的路上,我想了一下,这种救援肯定要多机位全程拍摄,因为是周末,前面的采访我是放的“单飞”,拍救援一个机位肯定不够,所以我果断打电话回台里“求援”,让同事带上摄像机、磁带、电池、新闻灯、三脚架等器材赶往现场汇合。历时4小时的救援,从下午到晚上,我和同事顶着雨夹雪,全程不关机,多角度拍摄,完整记录下了百米悬崖上的4小时生死营救。这个片子获得了当年的政府新闻奖二等奖。
获奖后在台里的分享会上,我的师傅点评说,新闻记者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一定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保持冷静并从容应对,不逞强、不“独占”,寻求最佳“配置”,从而采到好新闻,以及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新闻的高质量[1]。
1.2应变能力的特点
1.2.1灵活性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如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的思维和镇定的心理状态去处理相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记者不仅要调节现场气氛,缓解紧张或者尴尬的场面,同时还要结合当时情况快速、机智地做出应变来灵活应对采访内容的改变,关注被采访者的状态,利用身边的人物或者事物转变话题,也可以转换采访策略或者采访技巧来顺利开展接下来的采访,这不仅体现了应变能力的灵活性特点,同时还渗透着新闻记者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最终去推动采访的顺利进行[2]。
1.2.2流畅性
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播报的过程中,要使整个现场事件采访的过程处于持续性,不可间断,否则会让人产生不舒服、作假等感觉,使受众的思维就会出现断裂,不能紧跟新闻记者的思路。因此,新闻记者就要保持自己的思维活跃,即便在对同一事件有多种思考方向时,也要做到在采访过程中的提问要点明确,语言表述精准无误,在有众多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冷静思考,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应对措施,防止采访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中断,形成冷场的尴尬局面,从而保证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这体现了应变能力的流畅性特点。
1.2.3独创性
独创性是应变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特性,其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对新闻的敏感度,善于发现新闻中的价值和要点,从而提高新闻事件的新颖性和可关注度。新闻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或者工作风格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不能在每一次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式都千篇一律,要善于思考和创新,找到独特的新闻视角,挖掘新闻事件的潜在价值。同时,个性化的语言也是让新闻事件产生价值和关注度的关键因素,其能够保证整个采访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新闻的质量[3],这体现了应变能力的独创性特点。
2014年,正是我们当地赛车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包含“发卡弯”“飘移弯”“魔鬼角”等等高难度赛道的越野拉力锦标赛,吸引了众多的知名车手参加挑战。在拍摄其中一场车赛时,组委会给我们预选的点却出乎意料的“风平浪静”,赛车一辆接一辆安全过关。在中午休息的间隙,我们通过村民打听到,前方有个点,比我们这个点更惊险。我们迅速向台里汇报请领导出面与组委会沟通允许我们更换点位。获得同意后,翻山越岭走山路来到了村民说的那个点。果然,在下午的赛程中,这个点位拍到了赛车“六连翻”,六辆赛车一辆接一辆掉下来“叠罗汉”的画面,让省台老师都惊叹连连,说这样的画面,在赛车类新闻中都是很少见的。
1.2.4完整性
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场所通常较为灵活,包括室内和室外。且采访过程中所应对的不确定因素众多,这些都可能导致采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新闻记者若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防止自己的采访被这些突发状况所打断,甚至脱离采访目的和话题,以确保采访过程的完整性。
同样在赛车“六连翻”的那次采访中,省台老师要求我们采访到车手。但因为估计是对自己的失误有些不好意思,导致开始的时候车手们都避着镜头。我们马上转变策略,一边请村民帮忙泡茶,一边让摄像老师把摄像机打开,假装随意地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在一位熟悉的领航员的帮助下,请车手们坐到了一起,放松地聊赛道聊赛车。最终,第一个“翻车”的车手说出了当时的情况:“我觉得这里可以漂移过弯,没想到,车飘起来了,路面没了,就掉下去了呢......”说到后面的赛车跟下饺子一样接二连三的掉下来,开始还有些懊恼的他,也忍不住笑了。这段采访,也被省台老师完整采用,并在月度新闻点评中对我们进行专门表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提升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2.1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状态下,传媒行业的格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碎片化的信息阅读方式更为便捷和快速,更符合当今受众的阅读需求,导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降低,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是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受众在需要了解某件事情的真相时,更倾向于选择广播电视媒体。因此,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也要随之而进一步提高,比如直播类新闻节目,经常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新闻记者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否则无法应对,就会损害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以及其权威性。
在一次突发交通事故处置时,因为有一些自媒体在现场进行直播,交警部门马上主动联系我们,请我们赶过去,在电视台的官微上开直播。我们的专业主播、现场编导以他们极高的专业素养,迅速完成了一场突发现场新闻直播,让公众通过更具公信力的官方渠道关注事件进展、了解了现场真实情况,也给我们的官方平台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引流圈粉。
2.2 有利于新闻记者提升创新思维,发现潜在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工作不是一项一成不变的工作,而是需要应对各种情况且每次情况不一样,因此,新闻记者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改变思维模式,突破思维壁垒,全方位地进行思考。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既是新闻记者思维创新的结果,又是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成果。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所作出的应变反应,本身就是一次思维创新的过程,不仅会影响采访效果,更能够刺激自身发现潜在的新闻价值,从而提升该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报道价值,同时还能够提升了广播电视台的权威性。
2.3 提升新闻价值的重要保障,挖掘新闻内容的深度
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与挖掘新闻内容的深度及其价值有直接关系。在采访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被采访者刻意回避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有可能增强他们的防备心理,导致他们的不配合,更会影响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新闻深度内容的挖掘。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越强,就可以灵活转移话题、改变提问方法,根据被采访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调整问题,降低问题的敏感度,通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引入更深的采访的内容,获取想要的新闻内容。
2.4 是新闻记者在面对采访突发状况时的必备能力
新闻采访是一个充满了很多不可控因素的过程,包括来自硬件设施、自然环境、被采访人员、突发事件等。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各行各业的,甚至有一些特殊人物,而且也不是简单地提问和回答的一个过程,即使在采访前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仍然不能够预测所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新闻记者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来解决这些意外状况,解决相应的风险,才能保证采访效果,从而更好地展现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广播电视台的形象。
2.5确保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安全
应变能力较强的新闻记者,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敏感事件的采访现场,新闻记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状况,如暴力事件、自然灾害等,这就要求他们要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针对这些危险情况及时调整采访策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维护自身和被采访者的安全。
3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变能力不足的表现
3.1 新闻记者的现场应变能力不足
目前,部分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依旧不足,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而影响了新闻事件内容的报道,甚至因此阻碍了采访的顺利完成,不能获取到有用的新闻内容,更无从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此外,还有一些新闻记者缺少观察力,不能及时关注到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只关注于新闻内容是否采访完毕,准备的问题是否提问完全,而没有及时调整采访策略,导致采访工作一度遇困。因此,新闻记者的现场应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提升,以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取得理想化效果。
3.2 新闻记者把控情绪能力不足
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就是客观性,而一些重大事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即便是新闻记者也时常会出现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的情况,从而影响报道的客观性。甚至有部分记者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在采访过程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情绪波动,降低了自己客观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新闻记者没有共情,机械化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某些特定场合,如果记者表现过于理性,就无法让被采访者产生情感共鸣,也会影响采访效果。
3.3不能很好协调与被采访者的关系
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思想,面对不同的被采访人员所表现出的态度也不一样。在面对名人时会较为紧张,表现出恭敬的态度,而在面对社会地位低下,甚至一些特殊人员时又会本能躲避,甚至出现高傲的姿态,这都违背了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会对采访造成严重影响。
3.4采访准备不充分
部分新闻记者对于临时发生的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由于不能提前预测,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没有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导致在现场采访时手忙脚乱。另外,一些新闻记者本身工作不够认真严谨,所以在准备的时候就会出现疏漏,导致在采访中出现问题。
4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的措施建议
4.1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新闻采访当中,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采访内容具有深度和内涵、采访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要了解采访对象和新闻大概内容,提前规划采访提纲,深思熟虑设计相关采访问题,保证采访问题的实用性,要注意提问顺序以及提问技巧,精准把握采访方向,关注被采访人员,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采访氛围,既要有效引导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深入挖掘新闻价值,又要注重采访细节,使整个采访过程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保证采访质量,充分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
4.2 提升对新闻价值的重视程度
新闻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采访效果和报道价值会因为新闻记者的重视程度而受到影响。新闻记者是提出采访问题,挖掘新闻价值,保证新闻时效的主导者,只有新闻记者对新闻价值的重视程度足够,才能够运用较强的专业能力,采用各种适宜的采访策略和技巧,保持较高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来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潜在价值,展现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4.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新闻学、心理学、沟通技能等。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才能在采访中熟练应用,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作出判断和决策。因此,新闻记者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单位应该定期组织新闻记者参加业务培训、实际采访活动、心理素质培训、沟通能力学习等,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并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4提高对新闻现场细节的观察能力
在采访过程中,每一个新闻事件的细节、热点不同,被采访者的性格和思维也不同,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能够善于观察新闻现场的细节,通过观察细节变化来更好地把控采访工作,根据细节调整自己的采访策略,以全面捕捉新闻内容的亮点和重点,从而保证采访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鹤.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0(06):67-68.
[2]康宁宁.广电记者业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0(10):90-91.
[3]陈锡健.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4(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