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康中国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疫苗预防接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健康中国不仅是医疗中国,健康中国更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任务艰巨,举国上下,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铺开,社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向前发展;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集中场所,承担着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健康成长的重任,体育课作为唯一一个能使学生习得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课程,也就承担了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然而由于体育课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学生的体质健康连续30年呈下降趋势,现阶段一些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完成一堂正规的体育课,在体育课中,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完成一定的规定动作,同时还要习得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要同时受到教化,同等强度的运动负荷和同一种规定动作,由于学生间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影响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从而降低体育课的安全隐患。
二、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影响:
1.田径类: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性运动,其在运动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田径运动也是我们中小学体育课中选择教学内容的大项,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是最常见的。田径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多以走,跑、跳、投等形式出现,走和跑是一种持续性的运动形式,其运动轨迹,运动的形式单一,枯燥,主要针对人体的力量和耐力,爆发力;跳和投是一种短暂爆发型的运动,其主要考验人体的力量和瞬间爆发力;在持续性的运动中,容易造成人体能量损耗过多所引起的肚子疼,肌肉酸痛、肌肉痉挛、胸痛、跟腱炎、尿色变化、休克等;跳和投运动项目主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撕裂,肌肉拉伤等。
2.技巧类:
技巧类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如翻滚类,腾跃类等,学生在完成简单动作时,身体就已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从器材上掉落,滚出保护垫,颈椎扭伤,肌肉拉伤等;技巧类运动项目对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来说是“肥肉”亦是“黄连”,弃之有用,食之难咽;技巧类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灵敏素质,平衡素质,柔韧素质等的提高是很有帮助,是一块可人的“肥肉”,是中小学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其承担的风险程度让体育课内容的选题望而生畏,尽可能减少;一面是“肥肉”,一面是“黄连”,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为承担更小的风险,毅然选择的丢掉这块“肥肉”。
3.三大球类:
三大球类运动是对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的统称,在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选择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趣味性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样深受学生的喜欢。三大球中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属同场竞技项目,排球运动属隔网对抗项目,其对体育课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同场竞技运动项目和隔网竞技运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形式多是以竞赛和基本技战术的学习为主,在竞赛中安全隐患主要来自碰撞,摔伤,肌肉拉伤,脚踝脱臼等,在基本技战术的学习中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体育课的常规性安全隐患,包括肌肉痉挛、中暑、擦伤、肌肉酸痛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课的安全与体育课的内容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安全有着不同的影响,技巧类的授课内容对体育课的安全影响最大,三大球类运动对体育课的安全影响最小,田径运动对体育课的安全影响介于技巧类和三大球类运动的中间。
技巧类运动对体育课安全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在完成规定动作时,由于技巧类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柔韧,平衡、灵敏等身体素质,而同时具备这些素质较一般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所以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技巧类动作时容易受到伤害。
田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后,肌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不适应感,轻则能够在短期内自我恢复,重则有可能导致学生机体的永久损伤,比如肌肉撕裂,肌腱受损等。
三大球类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学生在积极参与球类运动时,在同场竞技中,外部的身体碰撞导致肌肉挫伤,关节扭伤,急停急起时肌肉拉伤,摔伤等;在隔网对抗中来自球对自身的无意间击打,队友间的碰撞,导致机体挫伤,淤血,开放性损伤等。
2.建议:
(1)充分备课,课前预防:
体育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备学情,备授课内容,备场地器材等,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防,巧妙设计,周密安排,对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尽量避开,探索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有效的让学生习得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因为:有效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够提高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使机体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增强机体的氧运输能力,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ƒ使机体体温升高,提高机体代谢能力;④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物理弹性,预防机体损伤。
(3)合理选择授课内容:
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科学合理的选择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难易度,影响着体育课的强度,密度,教学方法;如果选择的内容太简单,就达不到锻炼效果,学不到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如果选择的内容太难,不符合学情,容易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
(4)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学生的特点,人体生理变化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在安排运动强度时,85%左右的学生感觉到强度是中等偏上的,能够达到锻炼效果,没有使身体感到过度的疲劳,学生的身体不会因承受过大的生理负荷而产生严重损伤。
(5)加强教育,形成自我预防意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室内课或者每节课结课时,教授学生自我安全防范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我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对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出最基本的监督,出现常见的运动损伤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并会自我恢复,如出现较大的运动损伤时,自己不能及时解决,及时恢复,能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以便妥善处理,降低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
(6)加强医疗监督,减轻运动伤害:
课前做好学生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有疾病在身,不要在体育课学习中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使学生的一些疾病被诱导出来,造成学生的伤害;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生理变化,如:脉搏、面色等,一旦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应及时停止体育课的学习,必要时送去就医。
(7)养成课后放松良好习惯:
课后养成良好的自我放松习惯,掌握基本的放松方法,使自身的疲劳感快速消失,加快堆积的乳酸消失速度,能量及时得到补充,从而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也不会因机体没有及时恢复造成永久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