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已经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转向绿色低碳的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能源电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时,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能源安全。
1.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的概念
能源电力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模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创新活动。它涉及到能源领域中的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配等各个环节。创新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高效能源利用技术、能源储存与传输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涉及到能源系统的设计、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源设备的更新和优化等方面。能源电力科技创新还包括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如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等。这些理念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社会效益作为核心价值观,引导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2.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的挑战
2.1技术挑战
在能源电力科技创新过程中,一些新能源技术仍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尚未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标准。例如,某些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在效率、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验证。能源存储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储技术在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存在挑战。提高能源存储技术的性能、降低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新理念的落地需要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涉及到传统电网设施的更新、数据管理的优化、通信技术的整合等诸多技术挑战。
2.2人才挑战
在能源电力科技领域,人才挑战是一个关键问题,影响着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能源电力科技领域需要综合应用工程、物理、化学、计算机、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跨学科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综合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和吸引跨学科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前沿技术和研究领域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来主导和推动,但这类高层次人才受限于招聘条件、薪酬制度、科研环境等因素,如何引进和留住高水平人才是一个挑战。
3.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
3.1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可再生能源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界中不断自我更新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来进行能源生产,具有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特点。太阳能技术包括光伏发电和太阳热能利用两大类。光伏发电主要是通过光伏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技术不断升级,包括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太阳热能利用则是通过集热器将太阳热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应用于热水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利用风力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关键技术包括风力机设计优化、风电场规划与运行、风电并网技术等,以提高风电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包括水轮发电和潮汐能利用两种形式。水轮发电利用水流或水位变化来驱动水轮发电机发电,技术主要涉及水电站设计、水轮机性能提升、水电站环保措施等。潮汐能利用潮汐运动来发电,技术挑战在于潮汐能资源较为有限,需要寻找适合的开发地点和技术方案。
3.2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创新
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创新在能源电力科技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包括建筑节能、工业生产过程优化、交通运输节能等方面。通过采用节能灯具、隔热材料、智能调控系统等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损耗。研发高效节能的设备和装备,如高效燃气锅炉、高效电机、高效家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和应用各种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储能等,用于调峰填谷、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加热水源、发电或其他用途,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建立节能管理系统和监测平台,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制定节能方案,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3.3能源存储与传输技术创新
储能技术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实现能源的平稳供应。目前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方向包括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延长储能设备的寿命、降低储能成本等。智能电网(SmartGrid)是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控制方法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创新方向包括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电力网络远程控制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优化和故障诊断。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通过直流电方式进行跨区域长距离输电,有助于提高电网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创新方向包括提高输电容量、降低输电损耗、减少设备体积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对电能的远距离传输,有望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和无线充电等应用场景中的限制。创新方向包括提高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损失、确保安全性等。
3.4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确保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把握,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需匹配性,,通过智能化配电设备和储能技术,实现对分布式能源和负荷的灵活管理和调节,提高局部供电可靠性,将电力系统与互联网相连,实现智能家居、智能电动汽车充电等功能,提高用户便利性。不仅关注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转换效率,还探索光伏发电与储能设备的集成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研发更高效的风力发电机组,探索海上风电场和综合利用风电与储能设备的技术路线,开发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技术,如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等,拓宽分布式能源的来源渠道,研发分布式储能设备,如家庭、企业级储能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的储能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结束语
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应用新技术,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智能化。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地球环境、减缓气候变化,也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需要关注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持续投入研发与实践。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我们才能面对挑战、迎接机遇,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佳.以能源电力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N].国家电网报,2023-03-11(001).
[2]张兵红,李林.“双碳”战略驱动鹰潭铜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2023,(01):75-83.
[3]任智惠.融合创新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J].电气时代,2023,(01):1.
[4]李东方,祝星,李舟航等.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01):133-136.
[5]郑慧,吴玉明,周懿.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和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