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发展下产出的技术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此技术主要属于新型综合智能类,涵盖了心理类、语言类以及计算机类等专业知识。简单理解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聆听人类语言,并对聆听到的语言进行理解与分析的一种智能化技术。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语言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自然语音理解技术等实现无障碍思考、沟通与聆听后的理解与分析。
1.新闻编辑应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作用
新闻编辑在报道构思制作期间,对于已经收集的新闻素材以及新闻素材信息采集效率有很严格的要求。如此就需要新闻信息采集者反应速度十分灵敏,能够在当地任何地点出现新闻事件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采访、观察记录现场情况等采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保证采集到的信息具备一定时效性。而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应用此技术,可通过此技术中各种终端设施实现新闻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处理,进一步提升新闻编辑信息采集工作的整体效率。如在实际的新闻编辑采集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借助技术进行语音录入式采集信息,然后应用相关设备将录入的语音转化成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即发挥了高效、快速采集新闻信息的作用,又可提升新闻编辑工作效率与质量。
2.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下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的应用路径
2.1以副语言为主,创新情境思维
副语言主要包括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音律特征、次要发音特征以及突发性特征,简单理解就是人类说话时语调与重音、说话时带有的笑声与哭泣声以及说话时的唇化音与鼻化音等特征,以这些副语言特征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说话时的态度、社会地位以及其他内容[1]。而在智能语音技术下,新闻编辑要想进一步创新思维,寻找新的路径,就可以从副语言方面入手,以副语言为主,关注实际生活中副语言,了解不同副语言代表的态度,以此借助副语言创新情境思维,构建出完整的情景化的编辑框架。例如:以《创新中国》纪录片为例,此纪录片在录制过程中就应用了智能语音技术。具体做法则是相关新闻编辑工作者先对知名配音老师的说话语气、音色以及说话节奏等副语言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随后根据研究结果开展仿真声音模拟,模拟后的声音高度还原了这名配音老师的声音,让更多听众可以再次听到李易老师的经典之声,打破了以往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后所生成僵硬语音的困境。
2.2打破版权限制,创新音频思维
关于打破版权限制,创新音频思维的应用,以下主要以近些年人们十分关注的体育转播为例,自体育赛事广受人们关注追捧后,较为热门的体育赛事都有转播权,只有拥有转播权的新闻媒体或平台才可在赛事进行时实时播报。大部分新闻媒体则没有赛事转播权。如此来说,在赛事开始前如若未能买到体育视频报道或播出权限,那么在赛事火热进行中这些媒体将无法正常呈现赛事内容。而很多新闻编辑为了能够报道热门体育赛事内容,创新出了以文字直播、图文直播的报道形式,这些形式有效解决了体育热门赛事版权限制的问题,为更多体育关注者、热爱者提供了了解途径。但新创新的报道形式与以往视频直播相比较,存在一定时滞性,且图片与文字形式的直播也缺少视频直播的冲击感与画面感。因此,为解决图片与文字直播形式存在的弊端,新闻编辑的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应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具体做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是先运用技术对已经开赛的体育赛事情况以及突发事件信息进行收集。第二步是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技术进行识别和语音合成处理。第三步则是将处理后的内容转化为欣慰内容进行实时转播。此外,采集的信息在经过后期3D语音环绕、特效声音技术的处理后,更能营造出“声临其境”的智能音频直播效果,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实现音频思维的创新[2]。
结语: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是新时代背景下产出的新型智能技术,此技术符合时代特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新闻传播事业创新改革中,可以提高新闻编辑信息采集效率、质量,减少新闻编辑的新闻采编时间,为新闻编辑节省更多时间做其他工作内容。所以新闻编辑要想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打破原有思维,借助人工智能语言技术创新思维,打造出新的情境思维、音频思维并运用到新闻传播事业中,推进新闻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公柏翰.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下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与实践[J]. 电声技术,2023,47(10):16-18.
[2]王涛. 人工智能语音新闻的发展与应用[J]. 电视技术,2023,47(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