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一、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巧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例如“你能跳得更远”、“你比昨天跳得更好”等,或者将学生的表现与其平时的表现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通过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寻求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符合兴趣发展和思维提升的,那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中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吸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因而就会降低体育教学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学生抛弃了过重的学习负担,拥有较为充足的自由时间,就可以借此为中小学生打造多样化、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也体现在实践活动的方方方面。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运动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教学,使学生产生运动兴趣,能有一个好的运动体验。在团体运动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运动技能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四、探究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内容、种类较为陈旧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内容的积极性,并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选择方面具有被动性,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考虑到自我锻炼的健康发展需要,不能明确自我的体育运动兴趣,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项目。那么体育教师就此可以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日常运动兴趣,结合学校体育教学要求,探究既符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热爱运动的积极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趣味运动,趣味运动不仅联结了学生的运动需求,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在《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中,趣味与运动相结合的模式还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将中考科目与趣味相结合去进行不同的运动练习。例如,迎面接力。活动规则:每队10名学生参加(男生5名、女生5名),相距50米成一路纵队相对站立,教师发令后,男生第一个手持接力棒迅速向女生跑去,将接力棒传递给女生第一人,自己站在女生排尾。女生第一人持棒传递给男生第二人,站在男生排尾。如此依次进行,每人跑一次,以先跑完的队为胜。男女结合式的趣味运动内容,不仅可以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运动合作和竞争,在竞争中,加强集体荣誉感,体验趣味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其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限于体育课堂的有限范围之内,“家校社”之间的合作也是拓展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家校社”共育包含的是学校、家庭以及社区三方共同参与的学生体育教育,构建新型的三方协作关系,并且开放及共享三方主体资源。学校的教学毕竟是有限的,而校外的学习资源却是无穷无尽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虽然在学校内,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小学生也拥有较为丰富的课外活动时间,因此高校应利用校外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结桥梁,包括家庭中的户外活动资源和社区的运动锻炼的基础设备资源,都可以成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场地。“家校社”三者的联合,不仅可以补足学校时间、场地、设备的短板,扩大中小学生课外、户外锻炼的范围,丰富学生的日常运动生活,更是加强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实现共育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而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设计合理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教学过程实施等教学活动做出价值评判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中小学开展的重要环节,学校课程设计的和教师教授的整个过程以及学生的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都能通过教学评价反映出来。“双减”政策下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为重点,学校既要采取结果性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教学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有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为了避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只有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拓宽教学评价视角。教学评价实施应按照“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多样化评价方法。最基础的是教师评价,而学生自评以及同学间的互评则是在教学上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此外,由于体育教学是向学生传达体育运动方式、学习体育运动价值和理念的重要课程,它具有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提升自我健康水平发展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的评价必须是基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扩展体育教学的评价对象,不能仅限于学校里的师生评价,还需要纳入家长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
结语
我国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和探索,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2019-07-15)[2023-05-17].
[2]江娟,程正义,郭庆.“双减”政策背景下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3(31):75-77.
[3]汪晓赞.坚守与突破:“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与使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