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目前,国家对素养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在教学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大家更注重的是学习,这就造成了目前国内很多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高分低分也是目前小学生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小学田径教学中,应持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融合发展,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提升,为社会输送出一大批具有良好体质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
1 现阶段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
1.1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观念传统
目前,国内的小学体育老师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缺少了一种教育变革的思想。尽管目前在进行着与之相适应的新一轮的教育,对于变革的含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做出任何的变化,这就造成了目前国内的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缓慢。
1.2在目前阶段,中国的小学体育老师的理论科研水平还很低
现在,国内的小学体育老师们对理论文化知识的研究很少,他们缺乏对比较困难的体育有关的知识理论和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观念的研究,也不能很好地从自己的教学中归纳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而,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老师在写作与学科有关的文章时,也出现了“能力欠缺”的客观问题。
1.3在当前阶段,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老师的参与程度不高
在当前阶段,国内的小学体育老师们对新一轮的新课改抱着一种抗拒的心态,他们觉得新课改下的教育方式、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很难实施新课改。同时,在学校的教育观念上,也存在着对学生的忽视的认识。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国内的小学体育老师还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去改进相应的教育方式,对新课改的参与程度不高。
2 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优化田径教学的课程体系
田径课是小学体育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目前国内体育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教育课程要朝着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以体育技术为基础,建立健全的田径教学课程,要结合目前的学生现状,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设置进阶的课程,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年龄偏低的同学,可以开设一些基础的田径训练,比如多个径赛;而在高中阶段,还必须增加诸如田赛之类的进阶体育科目。由于不同级别的教育对学生的需求不同,学生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特点和能力的不同,采取分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他们的核心素养。
2.2提高体育课程的体育教育观念
首先,在开展体育教育前,老师要充分地做好前期的工作,充分地掌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设计出有针对性地情境式的教育方法。
其次,老师要按照所制定的课程计划,制定相应的课程目的,比如,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终,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情境式教学,营造出一种较为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得目前的体育课程充满了生机,利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2.3 体育课程的体育教育方式的改革
要实现自己制定的田径教育目的,就必须保证自己所制定的高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在常规的田径教学中,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通过改革,改进教育形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教育中,可以采用更为多样化的方式。
2.4对体育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在进行田径课的时候,除了要注重体育技术和体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按照我国有关法规,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课程设置中,要让同学们先学会与之有关的基础技术,然后再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开展适当的田径专项训练,加强学员的素养,提升学员的身体素养。基于这一点,学校和老师们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育内容变得更多,让他们在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的同时,身体和心理都会变得更好,让他们的适应性变得更好,形成一个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因此,老师要适当地调整和优化田径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术,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
2.5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的田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项目内容和运动动作的示范十分关键,往往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适当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从而对运动技术的使用有准确地掌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站在现代化的视野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运用资讯科技,优化教学,例如微课教学、在线远程教学、白板互动示范等,让同学们获得更多、更直观的田径知识,让他们能够通过观看动漫、模拟技术视频,掌握田径的要领,进而提升自身的田径技能。但是大部分的教师都不高兴。有些教师在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进行田径练习时,没有提前给学生讲解有关的体育知识,导致学生在参与田径项目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与熟练。此外,一些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习惯采用亲身示范的方法,导致站在不同位置的同学对示范动作进行观察和仿真,一些距离教师较远的同学对此并不清楚,最终导致田径教学的成效不佳。因此,教师更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把田径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适合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的体育教室,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田径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把田径的图片和专项活动的基本动作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在基础教育阶段,田径课的实施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还不够理想。因此,要加强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孔祥宁.体育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和融合——兼论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素养[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6):126-129.
[2] 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J0012.
[3] 余积红.践行体育课堂绿色指标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以飞盘教学为例[J].运动,2017(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