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开展趣味体能训练
从本质上来说,体能训练就是针对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能力进行的综合训练,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生的年龄与身体素质的影响,如果想要在开展趣味体能训练时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首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为不同的群体设置不同的体能训练活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年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和协调力,设计灵敏反应类游戏。随着年龄与年级的增长,教师就可以适当加入训练速度的奔跑类游戏,以中长跑为主的耐力训练通常在小学才开始加入,以免影响到学生心肺功能的发育。除此以外,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体能与身体素质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健康情况,灵活调整训练的强度和不同活动的安排,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与需要,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
2在不同环节中融入不同的趣味训练游戏
2.1热身准备环节
热身准备环节是体育课上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练习先让身体的各个器官活动起来,运动强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作用是防止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受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运动状态。准备活动的类型十分多样,通常情况下需要活动到学生全身的肌肉,如果是需要进行特殊要求的运动,那么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就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到那一个部分的肌肉。
在此环节融入趣味游戏,教师可以创设特殊的场景将一些基础的体育动作融合进来,比如说在游戏前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想要扮演的动物,等到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身份以后就需要设计一个符合自己身份的招牌动作,游戏开始后先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所有人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行走,教师需要站在学生中间根据音乐节奏发布不同的指令,叫到哪种动物,扮演哪种动物的学生就需要走出队列示范自己招牌动作,其他学生则需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他们的招牌动作,然后学生需要回到队列继续进行游戏,在教师多次发出指令之后,学生就能够通过不同的动作活动到全身各个关节的肌肉。
2.2课后拓展环节
到了一节课的尾声,学生的身体往往已经活动开了,虽然体力大都消耗得比较大,但这个时候也是学生运动热情最高的时候,为了最大化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一些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自己进行的趣味游戏,比如说以“跳房子”作为灵感的单双脚跳跃游戏,将体能训练从课堂延伸至课后。
首先,学生需要准备一个类似于小圆盘的道具,游戏的主要内容是一边扔道具一边练习和巩固不同的单双脚跳跃动作:从起点开始,学生需要先将小圆盘道具随意扔到自己想要的位置,然后选择一种跳跃动作移动到道具所在的位置,捡起道具以后继续往前扔,同样再选择另一种跳跃动作移动到道具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等到学生移动到终点附近以后有三次机会可以将手里的道具投掷进终点区域,投进即是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一次移动时选择的跳跃动作不能重复,否则即为淘汰,因此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最后能在三次机会以内将道具投进指定区域。
3趣味体能训练游戏的设计
3.1单人类趣味体能游戏
以小学的学生为例,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与游戏形式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与思维发展追求,可以将游戏设置得更具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收获自豪感与满足感。
在融合了武术元素的趣味体能游戏设计中,教师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武术中的一些手部基本动作与脚部基本步伐,比如说冲拳、推掌、勾手和马步、弓步、虚步、歇步等;第二步就是将手部的基本动作与脚部的基本步伐结合起来进行组合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相关的故事背景,比如说引入一些经典的武侠故事;第三步就是在将基本动作组合起来以后再进行创意改编,使组合成一套更加完整的武术招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组合和编排。
3.2合作类趣味体能游戏
在设计需要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的合作类趣味体能游戏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人数、场地大小和器材数量,首先需要保证每个小组内部的人数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然后就是要保证场地大小能让学生施展开,最后还要尽可能地保证让更多的小组能够同时进行游戏,也就是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的密度与强度,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循环练习和多任务并行的模式进行。除此以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合作类游戏最大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就需要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在结合了跳绳这一基础体育活动的趣味体能游戏设计中,教师首先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学生都掌握了哪些跳绳的技能,尽可能地让每个小组的跳绳能力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在正式的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单人作战,每个小组需要分别推选出自己小组的代表进行不同跳绳项目的比拼,比如说开合跳、左右钟摆跳、前后绳交叉跳等;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内部的节目编排,小组成员可以选用已有的集体花式跳绳法进行训练,比如说十字绳、伞形跳等,或者自行探究与编排适合自己小组的花式跳绳组合;第三个环节是小组作战,每个小组需要展示出自己小组选择或者编创的集体花式跳绳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由师生一起进行评比决出优胜小组,最后教师可以将跳绳所用的绳具作为胜者的奖励送给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反观教育事业,小学教育也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使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与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结合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单一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等现象,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与趣味化的体能训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理解,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身体素质提升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子凤. 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04): 79-81.
[2]李瑛毅. 小学体育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探思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03):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