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人群在极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梗死、脑出血患病人数大幅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的患者也迅速上升,还有很多脑炎、癫痫等患者,所以神经内科的患者和住院人数在不断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希望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于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2.3±4.5)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3.3±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康复护理。①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病情介绍,并详细讲解住院期间可能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同时告知他们疾病的注意事项及治疗后的康复效果等。②心理护理:在患者住院后要注意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消除其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增强生活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其病情状况和预后状态,并帮助和监督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正常生活。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状态合理选择饮食,既要注重患者的营养,又要注意胃肠道的功能。④个人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清洁和皮肤清洁工作,对卧床患者按时翻身、拍背,避免发生压力性损伤、血栓等。⑤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在病房内尽早进行自我康复训练,对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并指导家属,让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进行锻炼,同时提高其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采取患者自主评价的方式,评价内容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四个维度,分成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满分为200分。最后让患者以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评价对护理总体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其在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四个维度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来说,由于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该类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就更高。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是顺应患者护理需求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以娴熟的护理技能、柔和的语言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施优质的健康教育,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以积极、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切实解决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优质、便捷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其在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四个维度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体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护理服务工作效率,值得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晓芳.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6):140-141.
[2]王丹萍.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5):2511+2569.
[3]宋丽娟.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