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科学地对学生展开训练,保证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对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加以提升。同时,教师也要依照教学现状,合理制定锻炼策略,以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不断增强心理素质。
一、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营建和谐的心理素质锻炼氛围
第一,教师日常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需求。教师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过程中实施沟通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沟通频率,在沟通信息中提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需求。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课堂还是课下,教师都可以运用合适的话题融入学生群体,如教师日常聊天可以问学生:老师闲暇时间喜欢打排球和羽毛球,大家喜欢哪些球类运动呢?大部分学生都会踊跃阐述自身喜爱的球类运动,少数学生对球类运动话题探讨不积极,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继续问:这几名同学的运动爱好是什么呢?在教师沟通引导下,学生就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球类运动的态度,如不喜欢球类运动,对健美操、跨栏等项目更感兴趣,这样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和运动喜好就产生大致了解,获得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教学依据。
第二,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心理相容、自主运动。教师借助沟通策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过程中,还应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锻炼主动性。如在动员学生参与体育课跳马训练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放心大胆地跳吧,这里可没有马别腿!在开展蹦床训练时,教师可以说:床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用来争取名次,就看同学们怎样选择了!有趣的语言霎时博得学生的欢笑声,促进学生心理相容,使学生以快乐的情绪投入到身体和心理素质锻炼中。
二、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个性化发展
第一,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对体育教学指导方式分层。部分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领悟能力偏弱,教师整体指导后学生没有掌握,很容易产生自卑和轻体心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使各层学生顺利习得体育技术动作要领,增强学生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力。如在某项体育技术动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先采用整体演示法,向学生示范标准的技术动作,一般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跟做几遍就能有效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到训练场自主、合作练习。剩余学生此时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情绪稍显低落,教师对他们单独指导之前可以先用语言鼓劲:没关系,谁练得好还不一定呢,老师现在就给大家“开小灶”,争取赶超他们!接下来,教师采用分解动作指导法,放慢上下肢动作的演示速度,这样剩余学生也能迅速领会技术动作要领,加入其他学生的训练阵营,先前的心理负担一扫而光。
第二,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对训练难度和强度分层。体育教学中想要强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训练强度和难度进行分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体能、心理耐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和强度,拿田径跑项目来说,教师对这类学生可以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或是延长赛程等等,使学生获得突破自我的优质心理体验。对于体能薄弱,心理上抵触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地调低训练难度和强度,拿跳绳训练来说,体育优势生的跳绳标准是100个,基础层学生的标准可以设置为50、70个,待学生训练兴致和信心提起后,教师再发动学生尝试向100个努力,这样各层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强化。
三、开展体育抗挫教育,磨砺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品质
第一,利用恶劣天气制造体育训练逆境。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具备一定的逆境条件支撑,教师可以利用恶劣天气开展体育训练活动,通过人为制造逆境,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如在寒冷和炎热的天气,教师在做好抗寒、防暑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慢跑、跳台阶等耐力训练,学生此时心理上一般会产生压力,想要逃避恶劣天气下的体育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运动健儿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训练的视频,同时对学生说:大家看运动员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景有什么感触?如果天气条件不好运动员就不训练了,还会有在国际赛场赢得奖牌的荣耀时刻吗?有学生说运动健儿的日常训练太辛苦了,还有学生说运动员的每一块奖牌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艰辛和汗水……真实的榜样很容易唤醒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继续动员: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可以承袭和发扬运动健儿的意志品格、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大家应该怎么做?很多学生受到鼓舞并表示:和运动员相比,我们眼前小小的困境算得了什么呢!纷纷主动投入到教师策划的项目训练中,这样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和斗志就得到激发,从而培养学生无惧困难、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
第二,在学生心理受挫时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步,教师需要关注和捕获学生的心理受挫时机,及时渗透心理和思想的引导教育。如学生在学习某个技术动作时,反复练习还是没有其他同学做得好,此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产生气馁、放弃等念头,这就是学生心理受挫的主要表现,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走到学生身边和蔼地发问:怎么了同学,老师看你情绪很低落呀?学生很自然地向教师表达心理感受: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别的同学能做好我却做不好,我们组的成绩都被我拉低了,不然我退出训练吧。教师适时开导:老师关注你的训练表现了,技术动作是很标准的,只是身体协调性稍弱,提高协调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强健体魄,老师并没有责备你,你的组员也没有嘲笑你,你自己更不应该自暴自弃呀!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的气馁和泄气情绪就会消散大半,教师再对其他学生说:这名同学练习动作身体不是很协调,大家愿意用镜面示范法帮帮他吗?其他学生自然是很乐意帮扶的,该生也会重拾信心、克服心理挫折,活力百倍地投入后续训练,这样学生就会懂得合理应对和处理困难及不良情绪,从而巧妙借助抗挫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同时实施轻松教学,为学生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吸引学生关注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在体育教学中设置好相应的难点,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探索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波.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4):53-54.
[2]纪俊鹏,栾琨.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1-112.
[3]栗文进.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