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后服务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有需要的同学为对象,将学校特色和各方资源相结合,在一星期五天,每天最少2个小时的时段内,以体育社团、兴趣班、特长班或俱乐部的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此外,还可以支持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在政府的主导下,可以恰当地引入的第三方机构,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推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添活动资源,满足学生活动所需
要想提升课后体育服务的服务质量,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丰富的课后体育服务的选择,并且对于学生喜爱度高的运动项目,控制上课人数的同时应多开设班次,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后体育服务项目。
丰富的课后体育运动项目是引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课后体育服务运动项目,并且学校要积极增设多种受小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对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发弘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舞龙、舞狮、武术等体育项目。此外,学校在误后体育服务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开发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低年级学生侧重体育游戏和协调性训练,高年级学生侧重竞赛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需求。根据“一校一品”政策,根据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开设特色课后体育服务项目,积极推动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对学校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设施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提供政策帮助,选择优质社会企业合作,互利共贏。由于扩建和新建运动场馆所需周期较长,为了解决学校场地空间不足现象,可以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与社会体育场馆,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利用学校外的社会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来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并根据不同学校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每个体育场地都能利用起来,合理开发运动器材,保证不同项目的课;后体育服务有序开展,尽量减少场地和器材问题影响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情况,此外,学校要定期更新保养运动器材设施,对球网、球拍等易损耗器材定时更换,为课后体育服务创造良好物质条件。
二、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服务质量
“双减”政策将1.56亿中小学生从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但课后体育服务无形中为体育教师增添了新的工作压力,为了充分的缓解课后体育服务的教育资源问题,应当积极的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到课后服务当中,为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补充师资力量。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首先,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向体育局下属单位、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少体校、青少年宫、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体育培训等盈利机构进行招募和遴选,引进符合相关资质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参与课后体育服务。
第二,增强体育教师对于课后体育服务的专业性,针对课后体育服务对在校教师和社会教练进行培训,提高课后体育服务教师队伍对于小学生课后体育的专业素养;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增加不同专项体育教师的流动,与师范类体育类高校合作,让高校中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进校园指导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第三,课后体育服务教师应针对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和上课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中应融合竞技体育的元素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另外尽可能多设置一些融合了竞技体育元素的体育游戏来吸引一些低年级学生的参与,使他们有更直接的参与感,并设置一些学校内部的竞技类体育小比赛,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团体予以奖励,以此激发更多的参与者。第四,扩大体育教师队伍,在“双减”政策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口逐渐增大,学校应增加体育教师人数,吸收教学能力优秀,专业能力突出,运动知识充足,掌握多种体育项目的优秀体育教师。
三、制定安全措施,确保运动安全
在“双减”政策之后,学生们参加课后体育服务的积极性非常之高,运动安全风险随之提高,对于这种情况,第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教师要在平日里强调运动安全事项,坚持向学生普及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讲座、墙报等方式全面、长期普及安全运动教育,并利用班会时间帮助学生增强体育运动安全意识。体育教师也要经常学习更新运动安全知识,学校定期举行体育教师的运动安全知识考试。体育课前教师应检査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校规校纪和运动规范,比如进行体育活动必须先进热身活动,严禁嬉戏打闹、吃东西等现象。如发生运动安全问题,应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第二,利用微信和家校联络平台,建立学生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了解那些有基础病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建立课后体育服务直播渠道,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和直播平台让家长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孩子们进行课后体育服务的情况,不仅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学校参加课后体育服务,打消心中对于孩子安全的顾虑,还可以监督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事项和组织办法起到监督作用,相关部门通过观看直播和査阅录像来评价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状况,从而更好推进学校误后体育服务开展。
第三,总务处要定期检査运动场地和器材,对学生使用的运动器材和场馆设施定期检修,排除因器材老化和损坏引发的学生体育安全事故,让家长放心孩子们接受课后体育服务,支持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第四,制定校本预防伤害手册,强化预防伤害意识,完善预防伤害措施,政府、学校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险,给予保费补贴或免费,对课后体育服务中出现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现象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参考文献
[1]何执渝,李爽,徐才燎.“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挑战与推进[J].教学与管理,2020,(05):15-18.
[2]郑素萍.指向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路径[J].亚太教育,2021,(22):58-60.
[3]崔世朋.“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内江科技,2020,43(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