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喝支撑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矿产资源的形成就会伴随工矿废弃地无形中的形成,因此工矿废弃地的出现成为现如今环保、国土部门以及社会广大部门关注的焦点[1]。我国作为矿产资源大国,在工农业的发展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料来自于矿产资源[2]。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和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下,矿产资源开采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所难免[3]。目前我国工矿废弃地的现状不明,同时在进行工矿废弃复垦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现状调查以及评估方法,从而致使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利用存在不合理性,与我国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目标不一致[4]。土地问题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和生产,我们应该做到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土地的利用不仅要进行大范围的合理安排,同时还需要对小的地块进行相互协调利用,这样可使得土地地尽其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保证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安全、合理利用,使得生态、经济等多方面达到平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5]。
在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时需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因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此为基础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得土地恢复原有的生产力,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平衡了人地之间的矛盾,为未来土地的利用与规划奠定了基础。
2.工矿废弃地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我国工况和废弃地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土地的复垦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全国工矿废弃地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各省市县对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再利用情况,使得全国各个区域对当地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有一个全面认识,为下一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开展做铺垫。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前期的全面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工矿废弃的矿产类型、数量、以及该矿区面积的大小。对工矿废弃的调查与评估从实际问题出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经济高效的原则。全面掌握我国工矿废弃地的主要矿种类型、数量、面积等,并通过对工矿废弃地实地调查和踏勘,了解我国工矿废弃地的利用现状,为下一步的适用性评价做基础。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同区域矿产类型及规模均有不同,受地质构造及控矿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煤炭、油气及膏盐类矿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鄂尔多斯、柴达木、准噶尔、松辽、渤海、塔里木、四川和江汉等沉积盆地。 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贵州5个省的煤炭储量占我国煤炭总量的72%。我国的矿产开采基本以地下挖掘开采为主,开采后的矿产无法及时运输,在周边堆积造成大量土地的占用,开采技术的缺陷导致矿井出现坍塌,使得原有的土地遭受破坏,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并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损失。
3.工矿废弃地的适宜性评价
工矿废弃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在技术方法、资金链、资源物资充裕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研究。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前提,其对土地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确定土地的复垦类型,而且还可以验证可行性,为后续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6]。工矿废弃地的评价主要根据土地的整体利用规划,以及区域内土地的自身属性,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得到该区域内土地的适宜程度。对工矿废弃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助与土地在数量、时间、空间等的优化利用,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依据。工矿废弃地的再利用适宜性主要坚持优先农用地、以主要因素为主、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综合效益最佳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工矿废弃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土地,在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时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互相协调发展。工矿废弃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矿产种类不同,其土地的复垦利用条件也存在差异。工矿废弃地的评价主要为现状评价和预评价,现状评价主要是针对已污染和损毁的土地,明确污损土地的类型、范围、面积、深度、损毁时间、挖损深度、塌陷深度以及损毁土地恢复的难易程度等;拟损毁土地的预测其土地的损毁方式、类型、面积、程度等。工矿废弃地的评价流程主要为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现状评价、损毁预测评价、综合分析评价。
工矿废弃的复垦适宜性评价需要根据计算结果的综合分值判定,在判断综合分值时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要求。
4.对策与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工矿废弃复垦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相关的政策及法规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诸多不足,难以为当下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服务。目前,我国需要系统性的建立起相应的规范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工矿废弃地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工作的重复浪费及复垦压力,使其能够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 建立专项资金,颁布相关的工矿废弃地评估标准,严格按照耕地、林地、草地的复垦顺序执行,全面了解不同矿种类型可复垦的土地类型。
5.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工矿废弃地的调查与评估任务紧迫,对后续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尤为重要,工矿废弃地的评估利用对于我国的资源节约、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土地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对工矿废弃的评估与复垦利用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我国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调查与评估方法,使得工矿废弃的复垦工作难以展开,整体效率低下。为此,我们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方法,合理规划,健全规范制度,制定比较全面的标准制度与复垦技术方法,使得工矿废弃地早日实现复垦利用,让生态平衡得以健康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束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Ⅰ)[J].生态科学,2000(02):24-29.
[2] 陈思思.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效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3] 杨锋.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4] 王静,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8(03):68-74.
[5] 王远,康雁丽,陈英义.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监管现状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0(13):61-63.
[6] 焦志芳, 高建钰, 白中科.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19(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