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路径研究
李爱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爱云,. 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路径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8424.
摘要: 基于对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路径研究,首先分析了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其次重点阐述了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主要有:采访前没有做足准备工作、情感控制力不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不够规范、采访对象的不配合、缺乏应变能力五方面,接着提出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解决措施以及提升采访艺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
DOI:10.12721/ccn.2024.158424
基金资助:

引言:新闻采访是新闻收集的主要手段,需要记者根据事件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访策略,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挖掘新闻潜在的价值,是新闻采访的意义所在。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媒体所具备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要想进一步提升节目效果以及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从采访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记者的采访艺术和职业素养,向大众输出更为优质的新闻内容,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应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所采访新闻内容的质量,因此推动广播行业的发展。

1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传统媒体应做到迎合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创新,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扩展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紧跟时代步伐,使用更为科学的采访艺术优化采访,吸引观众注意。

其次,新闻记者是连接广播电视台与社会群众的的"纽带",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对新闻的总体质量有一定的提升。当新闻记者具备较高的采访艺术水平时,可以沉着冷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新闻的总体质量。将新闻内容以独特的采访艺术方式表现出来。

再次,新闻记者进行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采访过程中需要新闻记者与新闻事件当事人展开深入交流,并根据受访者的神情及情绪的变化调整发问,进一步扩大信息量,将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制作,这是新闻传播最基础的形式。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以良好的采访艺术进行采访,有利于和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采访配合,使采访进程更加愉悦,为观众提供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提升新闻采访的内容和质量[1]

最后,高超的采访艺术可以促进记者的职业发展。记者随着采访经验的增多,增加了其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做到冷静面对各种采访对象,沉着冷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不断发展中查缺补漏,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发展规划,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

2.1采访前没有做足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采访部署安排。调查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入了解所要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采访的主题,在接下来的采访工作当中,围绕主题开展接下来的采访工作。只有这样,在真正采访中新闻采访记者才会具备把控全局的底气,做出高质量的新闻采访。但是当前许多记者对采访工作并不十分重视,只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应对采访。而且采访过程中不免发生突发状况,需要新闻记者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更需要新闻记者在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

2.2情感控制力不强

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需要挖掘真实准确的信息传播给观众,这其中避免不了受客观事件影响记者的主观情绪,在采访中骤然出现失落、激动等诸多不良情绪,这样新闻的全局走向就难以受到控制,降低了采访新闻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

2.3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不够规范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真实性却背道而驰反方向发展。由于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在新闻报道中会掺杂缺少真实性的内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难以控制。部分新闻记者为了快速获取资讯而放弃了对新闻内容的求实,这样不仅会误导观众,降低了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期待;更有甚者,运用特殊手段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对没有真实性的内容大肆宣扬,背离了新闻的原本观念,也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2]

2.4采访对象的不配合

广播电视在采访过程中,往往会碰见采访对象不配合的现象,更有甚者通过暴力等不良行为进行抵触。在对一些不良商家、违法企业的采访过程中,由于会给企业和商家带来负面影响,违法分子都不会配合,记者多会采取暗访等手段。这些现象都给采访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2.5缺乏应变能力

新闻采访记者要奋战在第一线,这样不可避免要应对各式各样的人。最为记者,要准确判断周围的环境,做出全局判断,抓关键事件和人物。如若缺乏对现场的掌控能力,不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判断,对突发状况总会措手不及,就会使矛盾放大化,影响采访进程。

3.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解决措施

3.1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根据新闻内容与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事件发生情况的过程。调查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入了解所要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采访的主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接下来的采访工作当中,围绕主题开展接下来的采访工作,提前准备好采访纲要并且设置好提问问题、调整好采访所需的器材也是每一位记者在开始采访工作之前要做好的,避免在采访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新闻记者的采访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开展有目的的采访,提升采访的针对性[3]

3.2营造良好的采访环境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与受访对象持续深入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受环境和事件进程的变化,会对采访过程中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大部分受访者缺乏经验,面对记者提问会出现紧张的状况,这就需要在采访之前,新闻记者与受访者进行交流,帮助受访者放下防备之心,赢得受访者的信任,有利于消除受访对象的紧张感,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在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记者在采访时尽可能做到换位思考,时刻关注受访人员的情绪变化,尽可能营造相对比较轻松、舒适的采访氛围,避免受访者出现紧张或不适应等现象而无法有效配合采访,促进整个工作流程的顺利推进,获得更高质量的采访内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4]

3.3对被访人心理进行了解

为了使新闻在采访时的真实性得到充分保证,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往往需要使自身问题比较深入,而采访中话题的深入进行,需要记者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做好对被访人心理状态的把握。并且在访问时能够适应相应技巧,加强对被访人的诱导。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做到表述清晰,能够和类型不同的人群打交道。

3.4拥有较强的自制能力

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不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进行主观判断,以免在报道中出现误导大众的问题,保持自己的立场。同时需要注重对自身情感的把控,不要带入到新闻事件当中,当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难免会将自身真实情感表露出来,这就需要记者拥有自制能力,保持客观的态度,使主观判断不带入实际情况中,进而完成高质量的新闻采访。

3.5创新采访方式

提升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就要对采访技术进行创新,巧妙的运用技巧对受访者进行采访,为观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新闻。例如在实时的采访过程中,在网络中增加观众评论可视功能的创新,增加互动功能,观众可以就实时事件进行想法的输出,使采访活动更具真实性,采取灵活变通采访的形式,吸引观众兴趣,提升新闻的受众数量,增加行业受益。

3.6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

采访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而提问、倾听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交流形式现实,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要谨记提问的科学性以及倾听的真诚性。记者要学会聆听被访者的诉求,为其提供发言机会与解决措施。在提问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在提问技巧得以保证的基础上,采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把控好恰当的时机,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及合理有序的互动引导被访者进行表达。在采访技巧的运用中,采访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一个科学的提问方式,在增进提问双方的感情的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充分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3.7科学拟定策划方案

新闻记者及相关主创人员需要对采访主题进行策划研究,深入理解采访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主要采访的方向和重点采访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背景资料、法规政策、专业知识、相关术语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从不同角度看待采访,有的采访阐述社会的热点现象,有的需要挖掘事实真相,但是在不同的新闻采访下无外乎都围绕主题展开、为什么、怎样做这几内容进行分析。这就体现出了科学拟订方案的重要性,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满足观众的新闻体验感。

4 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影响

4.1有利于扩大新闻的关注度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采访艺术性,让自身实力与其他记者采访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会凸显自身的独特性。提升自己采访的能力和技巧,这样可以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需要,有利于扩大新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关注度,提升社会影响力。

4.2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有利于新闻记者与受访者之间良好交流关系的建立,突破高标准的采访方式[5]。具有高采访艺术水平的记者能够及时掌握受访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作出回应,对受访者情绪有一定安抚作用,从而拉近彼此交流的距离,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力。

4.3有利于实现采访艺术创新性发展

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其实现创新性发展。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采访艺术的提高意味着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发展新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胜任新媒体时代下的采访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信息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记录,以多方面因素去进行信息的分析。其次是新闻内容的创新,采访水平的提升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新闻人物,是采访出现了全新的报道角度,实现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最后是采访模式的创新,新闻采访者必须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新闻人物的现场心理感受和环境特征,积极主动去引导采访所需话题。而且,要对采访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状况展开深入防范和充分应对,因此,创新采访模式,有利于报道人性化发展。

结束语: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使得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行业在促进我国文化传播与推动传统媒体改革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要求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严守职业道德规范,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推动广播电视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蕾.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传媒论坛,2019,2(24):59.

[2]陈锡健.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4(02):104-105.

[3]衣茜.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1):54+56.

[4]郝娜.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J].记者摇篮,2020(02):73-74.

[5]付重.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记者摇篮,2019(12):55-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