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环境设计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感,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现有社区景观设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许多老年人感到孤独和空虚。因此,需更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需求,养老社区景观的设计以满足其情感和活动需求。
一、我国养老社区现状
近年来,养老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多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达到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占据了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1倍和1.2倍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数据显示,居家养老的比例超过90%,而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则分别低于7%和4%。这种“9073”或“9064”的养老模式反映了居家养老在我国的主流地位,但也暴露出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的不足。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养老服务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政府还在积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提升行动,力求在各地建立功能衔接、服务互补的示范性养老服务网络。尽管如此,养老服务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服务质量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相对较低,亟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老年人心理需求分析
(一)尊重需求
进入老年状态之后,不仅身体有很大变化,认知也有巨大改变,但不代表这个特殊的群体就要被社会定义成弱势群体,他们也想要获得社会给予的尊重和认可。于是在设计养老社区时,营造一种尊重的氛围至关重要。空间布局应当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设置开放的公共区域和多功能活动室,使他们能够自由交流与互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参与,增强自我价值感。此外,设计师应关注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确保环境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在服务方面,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同样重要。培训员工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与老年人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自尊心和归属感。通过这些设计与服务的结合,养老社区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尊重与关爱的生活环境。
(二)安全需求
老年人面临着健康风险、社会孤立、经济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对安全和保障的关注和需求更加强烈。
在设计养老社区环境时,安全性的考量应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社区内的步行路径需要无障碍设计,确保平整且有良好的防滑性能,以降低跌倒风险。建筑内部的光线应充足,确保老年人在任何时间都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此外,紧急响应系统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如在公共区域和住宅内安装易于操作的紧急呼叫按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得到帮助。社区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应配备24小时监控系统和专业的安全人员,以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设计策略,养老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无忧的居住环境,从而满足他们对安全的基本需求,让他们的家人也更加放心。
(三)社会需求
老年人在晚年阶段,心中深切期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庭的温情,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对于缓解他们的孤独和失落感极为重要。社会的支持与肯定不仅能减少由生活中各种变化带来的不安,同时也是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良方。在设计和构建养老社区时,关注并提供适合老年人进行社交互动的场所显得特别必要,这有助于增进老年人间的沟通,并强化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公共空间是社区内社交活动的基础平台,其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社交特性及其需求。通过巧妙安排大型功能区与小型活动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追求,进而构建一个符合未来社交潮流的公共养老环境。过去的设计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导致社交场所利用率低,建筑之间也缺少有效的交流空间。然而,研究显示,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能显著降低孤独、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养老社区的环境设计上,应重点建设便于到达、开阔且富有吸引力的社交空间,无论是在住房内部设计还是在整体社区规划中,都应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去。
三、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
在养老社区环境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创造一个安全无忧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的腿部老化,常常伴随机体功能下降,导致徒步时存在困难。在社区景观交通路线中,应建造多样化的步道,并按照不同的长度设置成长、中、短步道,在各种步道上适当间距设置配套的休息座椅设施。其中,无障碍设计是安全性原则中的重要一环,从宽敞的走廊到合适的坡道,每一个细节都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便利和自主性。紧急响应系统也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应在社区内显眼位置安装易于操作的紧急呼叫装置,以便老年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求助。社区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样不可或缺,包括24小时监控和定期的安全检查,以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紧急情况。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养老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稳固的安全保障,让他们的家人放心,更为老年人自身带来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二)交互性
养老社区环境设计的交互性原则强调的是居住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设计中融入促进社交互动的元素,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对于情感交流和社区归属感的需求。社区规划应考虑到私密与开放空间的平衡,确保老年人在享受社交活动的同时,也能有安静的空间进行个人休息或沉思。通过举办定期的社区活动和兴趣小组,可以进一步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减少孤独感。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健身课程、艺术工作坊、节庆庆典等,旨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交互性的设计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布局上,还体现在社区文化和活动安排的丰富性上,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温馨的养老社区环境。
(三)参与性
养老社区的老人有不同的健康状态,具体可分为自理、介助、介护三类老年人。提高参与性需要扩大使用人群,比如老年人的家庭成员,鼓励老年人建立密切和友好的亲情关系,发展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舒适良好的社区环境。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应呈现多样化的参与性活动,如播种、种植和灌溉等园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老年人获得自我认同感,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回归自然的乐趣。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提供适宜的休闲和健身空间,配备必要的安全和辅助设施,以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实现设计的人性化。通过这样的环境设计,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参与度。
四、养老社区环境设计策略
(一)公共交往空间
养老社区中的公共交往空间是老年人社交活动的核心场所,其设计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促进交流与互动。空间布局应开阔明亮,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考虑到老年人视力和听力的减退,色彩对比应鲜明,标识指引应清晰易懂,便于老年人识别和导航。
家具布置要灵活多变,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社交活动。设置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座椅,满足老年人不同坐姿的需求,同时确保座椅的稳固性和舒适性。引入绿植和水景等自然元素,不仅美化环境,还能舒缓情绪,提升空间的活力。无障碍设计是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考量,确保所有老年人都能轻松进入和使用这些空间。此外,公共交往空间应与社区的其他功能区域如健身区、阅览室和娱乐室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活动网络。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如户外庭院、屋顶花园、室内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社交场景。这些空间不仅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也鼓励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的参与,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体能性康复训练场所
体能性康复训练场所在养老社区环境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的场所,更是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空间。设计此类场所时,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体能特点和康复需求,以及空间的可达性和舒适性。
训练场所应配备适宜的健身器材,如慢速跑步机、手臂拉伸器等,这些设备应符合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易于操作且安全性高。地面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减少跌倒风险,同时设置扶手和休息区域,确保老年人在锻炼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空间布局需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使用轮椅或其他辅助设备的老年人也能自由进出。此外,康复训练场所的设计还应注重环境的温馨与鼓舞性。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和照明设计,营造积极愉悦的锻炼氛围。墙面可以装饰以励志标语或健康提示,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场所内可设置私密性较好的个别辅导空间,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三)五感疗法景观空间
在养老社区环境设计中,五感疗法景观空间的营造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重要策略。以自然之美为基底,精心设计的景观能够与人工精巧的园林设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让老年人在自然中找回身心的宁静与平衡。通过融合古典园林的精髓与现代疗养理念,这样的空间不仅赏心悦目,更是老年人进行五感疗法的理想场所。
在这一空间内,通过栽植多样化的植物、设置水景和置石等元素,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枝叶抚面的触感,这些自然元素的交织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康复体验。他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沉思、散步或冥想,这些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提升精神状态。设计时还需考虑空间的私密性与舒适性,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既隐蔽又宜人的环境,使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疗愈的力量。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设计,将老年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推向极致,进而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在这样的景观空间中,老年人可以与自然对话,体验到从自然中获得的宁静和力量,从而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自我恢复。
(四)亲情互动活动空间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亲情互动空间主要为了交流情感,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互动空间。它不仅是老年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场所,更是促进家庭和谐与社区融合的重要纽带。所以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增强老年人与家人,尤其是儿童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在这一空间内,可以巧妙地布局休闲健身区与儿童活动区,使之与老年人的居住区域相邻,既保证了空间使用的便捷性,也为老年人与孙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自然而温馨的背景。通过设置无障碍的观赏区域和互动设施,老年人可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观看儿童玩耍,享受家庭的欢乐。互动式亲情空间的设计重点在于促进老年人与亲人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体验。可以设置园艺种植园等活动区域,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一同参与植物的种植与照料,这样的共同活动不仅能够增进情感,还能让老年人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
[1]曾紫薇,赵慧宁,陈春澍. 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景观设计 [J]. 现代园艺, 2023, 47 (04): 117-119.
[2]冀云,李娟玲. 社区养老环境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统计与管理, 2023, 39 (01): 43-52.
[3]马培培,何丽珊. 基于康复景观理论的旅居养老环境设计研究 [J]. 居舍, 2023, (10): 29-32.
[4]吴妍咏. 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D]. 东北石油大学, 2022.
[5]潘燕. 心理需求视角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化策略研究 [J]. 大众标准化, 2021, (16): 218-220.
作者简介:男,汉 1979年9月,籍贯: 广东阳江,本科 职称: 工程师(中级),单位: 深圳市中海养老管理有限公司 518054 研究方向: 建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