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几年,随着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人员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其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体系的全面完善与改革。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断的融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以德树人的教学目的,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为了加强高校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对现阶段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其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有效弥补目前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作为思政课程教学老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始终明确好正确的思政方向,并不断加深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理解,为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做好铺垫,实现对思政教育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扩充与发展。同时,高校可以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教学指导,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此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推动现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全面提升的同时,使其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1]。
(二)有助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一些高校体育课程教师受到大学生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更偏重于学生体能水平测试成绩以及体育教学中的纪律执行情况,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同时,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下来,高校体育教师很难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以德树人的教学目的。高校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使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得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利用率,且以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可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最终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让高校体育课程成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教学途径和平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全体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积极的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养,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立志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一)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师思政意识与教育能力水平的提升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其思想政治意识与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顺利实施有直接的影响。思政教育和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发展方向统一,对现阶段体育教师思政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思政理论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是目前实现体育课程教育与教育育人协同发展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转变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高校的体育实践课程教学当中,不断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掌握更多的项目技能和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并基于此基础上,重视对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塑造,将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开设多项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也应提高对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2],例如,针对体育教师开展思政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等,通过构建思想政治课程与体育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的协同育人系统,完善学校体育教师的奖励机制等方法,促进高效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注重理论知识与典型实例之间的有机结合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除了要注重学生的日常体能训练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外,还应注重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高校体育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应将当代的体育竞技精神融入其中,向学生传递体育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不断融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同时,体育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学材料与体育课程教学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新时期内体育精神的内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整体理论素养。
另外,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内容,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引入其中,使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有内涵,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足球和篮球等比较受学生追捧和喜爱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引用与该类经济项目相关的优秀运动员实际为教学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将偶像的带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可搭配视频或是运动员参加的各种重大奥运赛事,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运动员为国拼尽全力的爱国精神和运动精神,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情况的感染和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例如,C罗,也就是克里斯蒂亚若.罗纳尔多,他所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是名当地的花匠,同时在一家小型俱乐部内进行管理设配。C罗的父亲对足球的喜爱对小时候的C罗造成了较深的影响,幼时常在后院踢的足球一直是他形影不离的朋友,长大后,他跟随教练参加各种足球比赛,比赛中他一次次被对手铲倒,他没有认输,一次次爬起来继续突破。再例如,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参加过多场篮球比赛,两次荣登美国《时代周刊》亚洲封面、担任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起手等,他面对失败从未放弃,他的每场比赛,都将他对篮球的喜爱和体育精神充分的发挥了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对祖国的热爱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三、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顺应了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的浪潮,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对现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就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路径,以此来实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以德育人的教学目标,提高对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视,通过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01):18-19.
[2]罗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现路径[J].体育视野,2021(18):28-30.
[3]李艳,刘倩.“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知识经济,2020(1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