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探析
朱楠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楠欣,.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探析[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3.11. DOI:10.12723/ccn.2023.157097.
摘要:
列宁立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出发点,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指引。
关键词: 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探析
DOI:10.12723/ccn.2023.157097
基金资助: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贯穿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从其产生的现实需要、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系统把握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现实需要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形成是列宁根据俄国所处的具体情况,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和产生的诸多问题,论证俄国革命的斗争对象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立存在并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尽管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但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有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催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二十世纪初,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俄国多重矛盾的激化,改革后仍留下封建残余。沙皇、资产阶级以及地主对工农阶级的三重压迫使之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次,国民思想意识的落后让列宁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在十月革命后,劳动人民中文化基础薄弱,在总人数中大多是文盲,列宁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1]俄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人民现有的文化基础不足以支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再加之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和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产生了干扰,错误思潮涌入俄国从内外两方面对俄国革命产生了阻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列宁认识到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新闻出版关乎思想宣传和舆论阵地建设,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出版机构成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列宁提出“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他非常关注新闻出版事业,坚持解散旧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的学术团体并封查其出版机构。另外发展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报纸,促进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在报刊上公开无产阶级的主张,旗帜鲜明的表明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牢牢掌握对新闻出版的领导权,主张用真实的事例教育群众。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列宁主张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俄国所处的实际情况,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做出了系统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的利益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对立,首先,就是与旧的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清算,将共产主义道德“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之中,以此来改造劳动者。主张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作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要与国际中服务与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解放紧密相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次,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比如,对待党员要进行高道德标准进行教育,对待工人阶级要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待农民要在实践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要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注入青年内心。

(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首先,对党员进行教育,培养无产阶级实干型领导干部。列宁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培养共产主义者,在大会上多次提出要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并作出了要求。列宁指出领导干部职能要“有组织才干和能力”,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提出党员干部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号召,开办学校,培养既具有专业素养又有技术的实干型领导干部,并且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管理。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针对党内干部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他提出要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其次,实行将政治与教育相结合进行国民教育。列宁主张提升教育事业地位,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扫除文盲。列宁提出要对群众进行教育,“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3]这于资产阶级倡导的思想有很大不同,资产阶级提出国民教育与政治分离,列宁指出这是对群众的欺骗。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列宁提出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和经济关系,强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要“培养出足够数量的精通国家管理工作的工人和农民”[4],并提出开展扫除文盲和国民识字运动的倡议,之后为教育事业拨款,为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和技术教育。

三、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阶级性的观点,并根据俄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构建起来的,并从建设视角出发,用“科学的”来修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内涵,认为“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并且将“党性”、“灌输”和人民导向等原则引入的意识形态中,指出“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从俄国具体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的理论创新。他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不屈斗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更具有张力。

(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实践启示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列宁将意识形态与革命和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和意识形态灌输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并且赋予了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引。其次,要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列宁提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新时代,我们要正确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掌握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7页。

[2]《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51页。

[3]《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6页。

[4]《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2页。    

作者简介:朱楠欣(1998—),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