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围绕“多样的社会保障"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展开,本文以该框教学为例, 探索高中思辨型政治课堂的实现路径,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营造思辨氛围:精心准备以激发思辨热情
思辨型课堂需要学生高度参与,也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思辨氛围。完整教学事件的发生贯穿课前、课 中、课后,其中课前准备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序幕。课前准备活动设计应引导学生广泛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思辨主题材料。思辨型课堂需要大量课外知识,广泛的知识积累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观点深度交锋。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活动性的任务,引导学生搜索有关信息,深挖学生身边生活化的实际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教学内容。
为了将“我国的社会保障”上出思辨味道,教师要全方位营造思辨氛围,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第一,精选辩题,确保质量。辩论活动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力、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的社会保障”课堂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可在课前布置辩题:“正方:买社保得大于失;反方:买社保失大于得。”第二,明确任务,熟悉规则。辩论时设置计时员,课外对学生开展辩论规则和技巧培训,教给学生方便、快捷、准 确的信息检索方法,搜集课堂其他环节有关资料。学生课前准备活动实现课堂向前延伸,提高课前参与度,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第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学生自身的情境体验、生活经历为情景背景;以学生熟悉的情境搭建生活情境与课程内容的桥梁。通过课前社会调查学生周围有哪些类型的社保,为正式开展教学做铺垫,助推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思辨情境:深度思考以理解社保的作用
创设合理的情境是保持思辨热度的基础,创设思辨型情境能够使学科知识具有生命力,脱离思辨情境的知识,缺乏对生活内涵的深度理解,容易导致学习浮于表面。辩论活动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突出课堂生本化的重要形式。
为了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保的作用,笔者设置了以下议题:总议题:《织牢社保网,幸福国和家》,分议题为:议题一:算算我家的社保;议题二:想想我家的社保;议题三:辨辨我国的社保。议题一:算算我家的社保;主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分析社保的类型有哪些,并结合学生的归纳,学生共同完成我国社会保障分类的表格填写;议题二:想想我家的社保;通过开展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得出购买社会保障的得与失。从失的角度来看:当家庭购买了社保又没有疾病等发生,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失;从得的角度来看:当发生灾祸时,社保可以保障家庭的安全;从国家的角度看,如果人人都不购买社保,这样遇到重大灾难时,国家就没有足够的社保资金帮助我们共度难关,只有充足的社保资金,国家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才能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氛围和谐,这样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一个隐性的得;最终孩子们一致得出结论:购买社保,得大于失。通过深度设置议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政治认同。
三、开展思辨过程:透视争议以理解社保水平
营造思辨氛围、激发思辨热情后,教师需不断维持思辨深度,追问情境主题,寻求答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这是涵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的关键环节。再看 “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环节弄清基本概念及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接深度辨析,开展议题三:辨辨我国的社保。在这一环节设置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这一议题。
在思辨型政治课堂中,呈现有冲突的观念是学生深度理解的起点。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实现思维碰撞。比较鉴别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深化理解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所学,讨论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福利的利与弊,高福利在给国民带来了福利的同时也遭遇一系列问题,并着眼分析,如果盲目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而脱离我国国情和实际,则只会适得其反。思辨型政治课堂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或疑问点进行引导,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的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措施。
四、践行思辨成果:实践解决社保难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思辨型政治课堂效果如何,不仅要注重课堂效果,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把思辨型课堂看作广义课堂,不仅关注课堂,更要联系社会。通过学习内化迁移相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为实践服务,切实将思辨型课堂从课内向社会大课堂延伸,解决社会问题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
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责任。具体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即通过思辨实现从理论到到行动的过程。经过思辨过程,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的讲话:“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联想到深圳的实际,设置课堂议题:针对深圳养老难题,请撰写2条可行性建议。通过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应如何利用所学解决社会难题,在课堂中用5分钟让学生写建议,并提交给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为学生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总之,思辨型政治课堂是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必要课型,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思辨型课堂要关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在各议题设置方面体现思辨元素,注重思辨的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育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同心.巧用评价促进辨析式学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2).
[2]汤祖康.基于辨析式学习的思政活力课堂构建——以“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例[J].中学政治
教学参考,2021(37).
[3]范竹发.辨析式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13).
[4]王峰.辨析式学习过程的情境创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4).
[5]尹建文.辨析式学习的组织与指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7).
作者简介:
王娜(1987.12-),女,汉,吉林省临江市,深圳市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