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究
刘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越,.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究[J]. 低碳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摘要: 中职院校实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是中职院校实现“三基合一”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对提高中职人才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以《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中职汽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缺乏思政能力,以及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课程思政元素的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突破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瓶颈,对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 中职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新能源汽车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基金资助: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立德树人,德技并举,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和科技人才培训相结合”,提出了加强中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中职的课程思政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出发,都处于刚刚开始的时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学者杨波指出,对学科德育与教学的创新途径进行研究,是落实“以生为本”的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要实施“德育”,首先要发掘中职院校的德育要素,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与之相结合。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从课程思政产生的背景意义、建设路径和实施成效等角度进行的,而在具体的学科思政建设中,则缺乏相应的研究。

1 汽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科技强国的职业思想

中职教育作为联系企业和学生的桥梁,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责任。如今,国内的各大车企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有越来越强的发展势头,不但在传统的燃料车领域追赶上了世界的脚步,而且还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随着各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育大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比亚迪在2020年3月29日推出了一款新能源车——“刀片”,这款新能源车的主要零部件是以动力电池为基础的。与常规电池组相比,“刀片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模块化组装方式,它可以省去“模组”的环节,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容量,从而达到了单位容量容纳更多电池的目的。这使同学们能够及时地掌握产业的最新动态,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品牌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国家的自信,提高国家的骄傲,培养出一种科学技术强国的自觉。

1.2有助于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指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荣辱观等教育,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期精神发扬光大。由于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车辆均含有较高的接触部位,因此在使用、维修及维护时必须避免高电压对人员造成危害。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车辆维护事故的实际情况与课堂上的内容相联系,让同学们对新能源车辆的高压元件进行构建,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对新能源车辆的高压警告标志和高电压元件进行辨识。

2《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1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该课程共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以电动车知识学习为主,扩展模块以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故障分析为主,通识模块按照新能源汽车大系统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又细分为两大类,分别让同学们独立进行学习。每一道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新能源汽车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把各种德育实例与具体的工程任务进行了有机地融合,突出了思政要素,达到了课程思政的培养目的。

以动力电池的构造和维修工作为例子,在阐述三元锂电池和刀片电池的区别时,重点阐述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与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和耐燃烧能力都是相当的。通过个案教学,让同学们了解两种常见的两种不同的动力电池,并能训练他们的创造力与自信心。接着,通过对电动马达和控制系统的维修工作,阐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从依赖国外发动机到完全自主开发的过程,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用户的后续维修费用。在这个课程中,老师们会给学生们讲解国内的电动机的研制历程,让他们能够了解到电动机的构造理论,并对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地达到了软件和硬件国产化的信心,并为将来的新能源事业而奋斗。

将思政要素合理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让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他们的政治素质得到提升,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究和研究,把他们的职业素养发展得更加扎实,从而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复合型的人才。

2.2观念转换,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要打破“观念”“能力”等制约因素,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要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而作为“输出”的老师,则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身为汽车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信息之外,还要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方式,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史、自主研发创新故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真实的例子进行研究,并与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其相互间相互渗透,将思政要素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其次,要转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观念。不少老师从各种培训班、自学中学会了不少新的教育方式,但又怕失败,没有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只有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根本,要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就必须转变观念,大胆地进行教学。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政素养不可能一夜之间形成,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形成。在课堂上对所选取的思政案例进行反思,对所选取的思政案例与新能源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否真正地突出思政要素,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等一系列的步骤,才能让车辆专业的老师们的思政能力有所突破。

2.3对思政理论课进行改革,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

在确定了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之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能起到春风化雨,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抛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把翻转课堂,微课,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以增加“抬头率”,加强思政理论课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平台上公布预习内容和思政案例,既能让学校内部的环境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又能让学校以外的大量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校内外的教学环境中互相补充,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波,苏波.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6-48.

[2]张启鸿.中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5),83-87.

[3]林素琴.中职院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35),83-88.

[4]尚艳琼.中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教育路径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22,(09),181-1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