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环境的改善,让“全面健康”的目标得以落地。如何持续深化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环境,已然成为当前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顶层设计、服务主体协同机制建立情况、体育设施资源储备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并不理想,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配置陷入困境。
一、资源统整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基础
资源统筹在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上的应用,强调的是一种体育资源的供需平衡,城乡体育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希望,对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情况,从政策情况和服务情况出发。
(一)政策情况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和群众满意度。在“十四五”时期,西安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西安市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社区、街(镇)和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53%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5人,以上引领政策的日益完善,为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环境的优化提供坚实保障[1]。
(二)服务情况
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中,服务现状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西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基本要求,其中对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服务情况、健身组织网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2]。并且西安市为了进一步优化乡镇地区的基础情况,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目的是全面优化乡镇地区的体育资源。具体标准的落地,让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得到更新。
二、资源统整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分析
资源统筹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顶层设计、服务主体、体育设施资源、城乡居民满意度等多方面着手,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具体的调查结果。
(一)顶层设计滞后
对政策情况的调查发现,西安市有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政策不断发布,有关于城乡体育建设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为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政策支持,做好顶层设计。但从目前的真实情况出发,顶层设计滞后的问题依旧存在。具体表现为,当前有关于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上依旧处于论证阶段,虽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但依旧缺乏足够的细节政策对其进行支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导致和造成问题的出现与产生[3]。顶层设计是否具有先进性,已然成为当前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也是资源统筹大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
(二)服务主体缺乏协同
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结合各地区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做出理性分析。具体而言,西安市各城区的体育资源良好,如十五分钟健身圈的构建和社区体育资源的补充,都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为城市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但乡镇地区由于资源层面的限制,体育锻炼资源的储备不足的情况摆在眼前。公共体育的相关服务主体要做好内容的协同与优化,城乡各主体要保持良好的协同意识,对资源统筹背景下的城乡体育资源有深刻的认识,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从而解决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出现的现实问题。服务主体缺乏协同机制的情况的存在,造成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4]。
(三)体育设施资源数量不足
在推进“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资源的供给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全民健身”的效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全民健身”使得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攀升,但体育设施数量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则迫切需要不断补充体育设施资源,让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基础环境得到改善[5]。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城市的体育资源数量不断得到补充,但乡镇地区的体育资源数量却有所不足,并未考虑到广大乡村地区群众的建设需要和需求,出现了城乡体育设施资源矛盾问题。
(四)城乡居民体育资源满意度差
城乡居民对于体育资源的满意度如何关系到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城乡居民对体育资源的满意度较差,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城市群众认为当前西安市提供的体育锻炼器械设施相对单一,社区体育建设器材缺乏创新和日常的保养维护,出现了大量的浪费问题。并且城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失,无法为居民的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提出科学指导,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与产生。乡村地区的体育资源不足,群众体育锻炼的满意度较差。
三、资源统整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探究
从资源统整的大背景下出发,西安市正在不断做出新的尝试,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服务环境的持续优化,使得西安市的公共体育服务环境得到革新,践行和响应“全民健身”的基本需要。但随着公共体育服务氛围的拓展,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备受关注,协调好资源配置上的矛盾问题成为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一)做好顶层设计,紧跟政策引领
资源统整与实践重在追求一种公平性,做好资源的协调,带给城乡群众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在该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政策的引领价值和引领效果。具体而言,西安市要对当前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来保证政策本身的针对性更强。对于西安市城区的体育资源的利用上,要积极开放公共体育资源,为城市群众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和锻炼空间,并且也能够辐射到在城市生活的乡镇居民,以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发挥作用和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体育资源可以辐射到乡镇地区[6]。除此之外,除了主城区的体育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将关注焦点延伸到乡镇地区,不断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乡镇地区要抓好体育资源的补充契机,确保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得到强化。顶层设计是框架的搭建,发挥政策引领效果,推动体育资源的统整。
(二)加强培训指导,输送优质人才
对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发现,资源统整目前还处于初期的阶段,缺乏深刻性和具体性,并且城乡体育资源中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缺失造成两者的差距进一步的拉大。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和推进,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并鼓励这一群体参与到社会公共体育的实践中,为广大乡村地区的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案。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考虑到广大乡镇地区群众的健身需要,尝试将西安市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放到乡镇地区,开展周期性的定向帮扶工作,使得乡镇的公共体育服务环境得到优化;另一方面,西安市要利用好本市的高校资源,通过高校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输送大量的人才进入到公共体育领域当中,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锻炼方案,以此来保证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达成。
(三)做好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
在资源统整的大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统筹好城乡体育资源。其一,规划和执行并重。前期的科学规划是基本方向,目前西安市提出了多种规划方向,目的是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环境。但规划如何落到实处,并具体执行依旧是难点所在。为此,要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则需要抓住这一点,考虑到城乡地区的基本情况做出场地设施和器材资源的补充,以科学为前提,为西安市的城乡群众锻炼需求的满足服务;其二,打破空间障碍。随着城乡居民空间不断走向融合,积极开放城市体育资源成为资源协调配置的基础保障条件之一,要不断突破障碍,让城区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弥补乡镇地区体育锻炼资源匮乏的情况,以此来协调好城乡体育资源;其三,建立周期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结合体育场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要尝试建立绩效评估的常态化方案,分别从设置类型、区域特点、设施规模以及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着手,保证周期性的绩效评估可以作用到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层面,解决当前西安市面临的现实问题[7]。
(四)加强信息咨询,提供体育指导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对于西安市的城乡居民而言,可以尝试通过多元的渠道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信息的宣传与推广,从而使得广大群众科学锻炼、健康健身。其一,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推送有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除了城市构建15分钟健身圈外,还需要将这些锻炼信息直接反馈给群众,为城乡居民提供体育锻炼的空间,告知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情况,以便于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面更加宽泛,自然对于西安市城乡居民了解健身信息也将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其二,建立专项指导平台。西安市相关部门主体可以尝试开发小程序,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查询体育器材设施、体育场馆、体育健身指导等相关信息的渠道,群众能够及时的针对当前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的基本情况反馈意见,为相关部门提供优化信息,始终保持公共体育服务环境的高质量[8]。加强信息咨询,有助于体育指导方案的形成,有助于群众科学参与体育锻炼。
(五)开展体质监测,提高群众满意度
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体质监测体系的支撑。打造城乡各层次的群众体质监测网络,有助于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全新的体育锻炼环境,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案,全面了解城乡居民的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形成具体档案,并将其反馈给相关主体部门,针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从而打造全新的体质健康方案。具体而言,城乡的体育健身器械设备可以选用智能设备,真实的记录和反馈群众健身的情况,包括计数、消耗的能量等等,以真实的信息作用到具体实践中,为群众的满意度的提升服务。只有乡镇居民能够获得的体育锻炼体验与城市群众的体验感一致,才能够保证满意度的进一步的提升。群众对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情况满意,才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与实践中,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资源统整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备受关注,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西安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情况。为此,对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及时、准确的定位到具体问题和细节,针对性的做出内容的调整与安排,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让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得到创新与优化。从实践结果看,西安市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得到推动,资源统整的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军,邹月辉.区域协调战略下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4):56-63.
[2]郭曼.城乡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探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02):85-90.
[3]鲜一,陈鸥,李秦宇.“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资源流动视角[J].体育学刊,2022,29(04):53-60.
[4]易凤莲,徐颂峰.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02):88-90.
[5]杨向军,郭修金.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历史契机、内在机理及路径选择[J].体育学研究,2022,36(02):65-74.
[6]寇健忠,吴鹤群,林正锋.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制度的转换基础、变迁特征与创新路径[J].三明学院学报,2021,38(04):13-19.
[7]刘明君,张居伟.城乡融合背景下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进路[J].农业经济,2020(12):111-113.
[8]王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一体化研究[J].林区教学,2015(04):107-108.
作者简介:曹璐,男,19770822,汉族,陕西子洲,硕士,教授,西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710065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及体育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