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软件开发课程群是为了响应建设新工科高校工程教育的号召,即培养满足实践能力和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和技术型复合型人才。近两年,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训相融合的课程群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1.建设Java软件开发课程群的重要性
课程群是指围绕学生在高校内所学的课程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重新整合、规划搭建而形成的若干课程,有助于学生完善素质结构、学院优化课程设计。因此,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许多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将Java开发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主要方向。但受课程本位思想、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应届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满足多数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设Java开发课程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面向能力和需求双目标的Java软件开发课程群的建设、实践策略
2.1建设一支成熟的教学团体
构建课程群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则是构建课程群的核心要素。
首先,要选择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术上,要对整个课程系统有深刻的理解,以便对各个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群组的整体发展进行全面的掌握;其次,要有足够的实力、较强的研究热情来吸引优秀的骨干教师进入研究组;除此之外,还需要邀请在企业中有过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将其作为学校的外聘讲师,向学校的师生传授他们在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最后,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院优秀教师的后备军,定期外派其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以提高其业务能力。
2.2加强构建“1+2+3”Java开发课程群
“1+2+3”Java开发课程群以一个中心(学生)、两个目标(能力和需求)和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和实践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目标,学生通过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为构建课程群,在基础类课程方面,需要以Java技术为主线,对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进行精准定位,根据教学目标统筹制定教学大纲,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诸如C语言、Java语言等计算机语言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语言课程的特性以及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学习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技术类课程中,要与时代技术发展的脚步同步,对新技术、新工具进行适时更新,让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使教学目标达到对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提升课程群的适应性、灵活性与开发性。
2.3搭建实践平台
在实践教学课程群中,经过“1+2+3”Java开发课程群的构建,将实践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各实践环节层层推进的平台搭建过程。将基础课程与技术课程的知识相结合,以校内实践与综合实习为方向,从而达到分层的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建立多个实验室,如软件工程实验室、云技术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在各个专业实验室进行企业仿真项目的实习平台。此外,还应当注意,培训应该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应将工程培训安排在一个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两周的公开课程培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本次培训计划的重点是研发出一个学生分数管理系统,以及一个可供校方使用的手机系统。学生必须运用C来编写程式,以达成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要以文本的读写操作为重点。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安卓系统的开发技术,进行安卓前端界面开发,以及运用Spring中的主流架构来进行安卓系统的开发。让学生拥有了Java软件开发和设计的思路,对Java语言编程技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而可以对Java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及熟练地应用。
Java课程群建设与实践以学生为重,将课程资源彼此衔接形成一股教学合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逐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信心。近几年学生对于Java开发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认可度较高,院校通过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评价较高,每年都有学生就职于字节、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公司。
结束语:建设Java软件开发课程群,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更新与改进,是软件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基于Java软件开发课群的岗位需求。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等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文没有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