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出血。一旦胃出血,表现为胃部疼痛、呕血、黑便等。当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降低胃内酸度[1]。但由于胃出血者的病情相对较严重,身心不仅承受较大痛苦,而且也影响了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对胃出血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88例胃出血者为研究对象,时间来源于2019年12月-2021年5月。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如下表1所示,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胃出血的诊断标准;精神及意识正常;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者;心肝肾功能性障碍者;中途退出实验者;精神病者;理解及语言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护理方法:(1)优质心理护理。由于胃出血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进而对治疗失去了自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及从容的态度,果断决策、沉着,给患者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有部分患者见到黑便情况,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需尽快清除血迹,同时安慰及关心患者。嘱咐绝对卧床休息,表明休息、安静利于患者止血,消除恐惧及焦虑心理。(2)优质急救护理。对于轻度出血者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重度出血者应嘱咐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卧位,将下肢垫高30°,确保脑供血而不增加腹内压力[2]。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若有必要需给予吸氧。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对于大量出血者,应注意保暖。对于烦躁不安者遵医嘱服用镇静剂。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配合临床医生准确的实施配血、输血及输液,同时给予各种止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套管骨静脉穿刺,同时埋入静脉留置针,局部缝合固定。根据血压回升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在输血前补充生理盐水,输血速度应在每分钟4ml内,3小时内完成,休克纠正后再遵医嘱补充血容量。适当放慢输液速度,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3)止血干预。可进行食管下段三腔二囊管止血,进行注气处理。在注气中观察患者体征情况,放气30分钟,从而降低黏膜受压所导致的缺血性坏死。再放气30分钟进行再注气,采用水冲洗胃腔管2小时,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4)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所采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5)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关于胃出血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此病发病过程。教会患者、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当出院后,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及乐观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3]。(6)饮食护理。禁食用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同时禁烟酒、咖啡等。对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食用半流质食物,如:细面条汤、稀米粥、芝麻糊等,每次150-200g。饮食不宜过甜,每日4-5餐。坚持定时进食、少食多餐,可减轻胃部负担,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同时还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包括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每一项共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研究,计数资料用 %代表,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讨论
长期以来,临床采用常规护理,但应用后并未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症状。而优质护理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的临床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从心理干预、止血护理、急救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多方面着手,可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4]。
综上所述,胃出血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可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臧帅,王文青. 优质护理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15):280-281.
[2]林世欣.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 019(077):312-313.
[3]李青.优质护理对胃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23):193-19:4.
[4]顾慧敏.优质护理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4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