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毽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毽球运动作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除此之外,毽球体积小,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运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小场地进行锻炼。所以毽球运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契合了新课改的需求。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毽球运动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我校尝试将毽球运动融入到小学体育运动当中。因此本文基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影响毽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研究实施策略并积极实践,以期为中小学推广毽球运动的发展有所裨益。
2.毽球简介
2.1毽球的分类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毽球运动包含了大众毽球、花样毽球以及竞技毽球,并且分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大众毽球:目前大众最为关注的运动项目之一,参与大众毽球运动项目人数最多,大众毽球对于运动的变现形式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主要是以健身娱乐为主,毽球器材是从竞技毽球器材改造而来。二是花样毽球:体现了毽球运动项目的技巧性、娱乐性以及观赏性,花样毽球的踢法据统计已经超过两百多种,但是相比竞技毽球,花样毽球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身体的对抗性。三是竞技毽球:在毽球运动的基础上增强了对抗性,并且设置了比赛场地以及严格的规则,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竞技毽球一般分为分为单人赛,双人赛,团体赛这三种比赛方式[1]。
2.2毽球的基本动作
笔者根据毽球运动的规律,分析了毽球的基本动作,主要有脚内侧踢、脚外侧踢、正脚背踢、外脚背踢、膝触、胸触、头触、头攻、倒钩踢、快抹高压踢等[2]。
2.3毽球的特点
毽球运动是利用人体的下肢来完成踢毽球的基本动作,对于人体下肢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在踢毽球的过程中,需要腰发力、颈部挺直、上肢平衡,除此之外,在运动剧烈的情况下,运动者心跳会达到50次左右,对于人体的各个方面都能进行有效的锻炼[3]。由此看出,毽球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项目,根据情况可以自主选择训练方式。比如采取负荷较大训练方式,锻炼下肢。比如进行技巧训练,增强动作的艺术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总之,毽球运动具有普适性、大众性、融合性、艺术性等重要特征。
3.毽球运动融入小学体育的意义
3.1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
毽球项目是小学体育课最流行的体育课程项目之一,小学阶段是毽球培养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较好地开展毽球项目,利用毽球的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毽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在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下,毽球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关注。小学体育课毽球教学开展状况是否良好,不仅会影响到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本地区毽球活动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
3.2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通过体育课毽球项目的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了解更深,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小学体育课毽球教学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小学参与活动人数最多的项目,其活动内容也相对丰富。毽球项目引入小学校园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它不但能促进学校体育向终身化、娱乐化、健身化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结合,推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开展。
3.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毽球项目简单易学,易于掌握,不受场地限制,趣味性又强,必将吸引众多的小学生参与毽球活动。从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影响和感染到更多的人,促使他们也加入到毽球活动的行列,校园里参与毽球活动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把毽球活动作为课余锻炼的重要内容,充实校园生活,毽球活动满足了许多小学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很多学生认为毽球活动更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把毽球活动当作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毽球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技能、健康意识以及体育品德的培养,在学法方面则是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课间零碎时间积极采用毽球参加训练,考虑小学生体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进行“无毽教学”,然后在进行“有”毽教学[4]。
教法:讲授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比赛学习法、小组学习法等。
5.毽球教学内容的设计
笔者认为将毽球运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身体素质设置对应的训练难度,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毽球的训练中能够感受到乐趣。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中,结合毽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是设置毽球游戏、放松活动为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阶段,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
(1)毽球技术动作内容选择
和我校体育教师、毽球运动教练等进行了讨论,并查阅相关训练的文献。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毽球运动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基础动作: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脚正背踢球,共进行八周的毽球运动教学。同时考虑到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耐力、柔韧性发展以及身体骨骼的发育,在毽球运动中融入了跳、踢、跑等常规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毽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身体协调性、灵活性的特点,以及脚内侧踢毽的平衡性和脚外侧踢球的反应能力
(2)毽球游戏教学内容选择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观察,大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喜欢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好奇心比较强,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应当毽球运动项目内容的创编方面需要更加全面,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毽球运动项目中。此外,培养学生的参与毽球运动习惯,提升学生在毽球运动的体验,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通过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毽球运动可以设置集体游戏,比赛型游戏。根据以上的要求,笔者在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如下:
平衡素质教学项目:身体平衡和传毽练习项目、平衡素质游戏:“毽球平衡”、“小螃蟹传毽”等。
灵敏素质教学项目:抛接毽练习项目、灵敏素质游戏:“毽球渔网”、“毽球接力赛”等。
柔韧素质教学项目:脚蹬毽练习项目、柔韧素质游戏:“跳障碍”、“动物跳”等。
6.毽球教学实施方案分析
6.1实施阶段的分析
为了能够将毽球运动项目顺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笔者将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教学课程氛围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基础导入。主要是学生们训练毽球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对毽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毽球起源、发展(故事教学法),并介绍毽球基本动作、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其次,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毽球运动的过程中采取了“无毽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逐渐开始教学毽球基本动作。教学任务分为两周,主要是培养兴趣。
第二阶段:技术巩固。基本上是强化了第一阶段所学的技术技能,因为第一阶段的学生刚刚学会了毽球基本动作,对于所学的动作还不规范,为了更有效地教学,学生在练习和游戏中强化所学基础动作,加深学生的球感,教学为期两周,主要是巩固练习。
第三阶段:技术创新。经过4周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对于毽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毽球运动技术动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防止学生感到无聊,鼓励学生玩创新踢毽球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开展组织团体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我表达能力。上课时间为两周。
第四阶段:培养情感意识。在毽球课结束时,组织一次有趣的主题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锤炼耐心和耐力的精神。这个阶段持续两周。
6.2实施内容
前文中提到笔者为了能够让毽球运动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选择踢毽球的三个动作开展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脚内侧踢球
这是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也是娱乐和竞赛最为基础的运动技术,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笔者开展教学时,主要是针对学生踢毽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教学。一是脚内侧上摆困难幅度小。脚上摆幅度直接影响毽球的高度和浮空时间,因此为了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脚上摆幅度小问题,通过练习髖关节、下肢的柔韧性,并结合“毽球平衡”等游戏配合训练,提升学生下肢柔韧性。二是移动调整差。小学生在击球时出现下肢移动苦难的情况,有的是移动步伐比较乱,导致毽球落地。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毽球步法的练习,培养学生踢球时用前脚掌着地和后脚跟轻微离地的踢球习惯,灵活应对毽球下落位置,及时调整身体平衡。三是击球部位不准。小学生在踢毽球经常会出现一个重要的情况是击球部位不准。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毽球时候,无法准确感知到毽球的落点和运动轨迹,因此在出脚的时候,经常无法预估毽球下落位置,需要学生长期不断的训练,加强球感,才能逐渐提升毽球运动方向的控制。在教学中逐步提升连踢要求,并采取“毽球接力”等游戏配合训练。
第二部分技术内容:脚背踢球与脚外侧踢球
脚背踢球也是毽球运动较难的一项技术,一般是用于救球、进攻、发球等,击球位置主要在脚趾关节初,脚背踢球可以有效训练下肢的柔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三人踢毽球比赛等游戏方式[5]。脚外侧踢球主要是小腿通过外翻快速上抬的动作击球将动作完成,一般是利用脚的外侧、中部或中后部为击球位置,在击球的过程中避免位置超过膝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人传接球游戏,个人练习,以及小组传球接力等游戏进行练习,增强学生膝盖、踝关节的灵敏度。
6.3毽球运动实施效果
为了验证毽球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笔者以学生毽球运动教学作为实验,通过收集学生开展毽球运动前后的身体素质数据,了解毽球运动的对于小学生身体训练效果,具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前后(男)学生基本测试表2 实验前后(女)学生基本测试
表3 实验前后(男)学生基本测试
表4 实验前后(女)学生基本测试
从表格的数据情况来看,符合小学生五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本次调研周期为一个学期,学生在这个期间身高和体重有所增长符合常理。从男生体能的测试项目来看,在开展毽球运动后,学生在跳远、50m*8、肺活量的数据都有所提升,并且测试的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的成绩。从女生的体能测试项目来看,开展毽球运动教学后,学生在跳远、50m*8、肺活量的数据都有所提升。表明了毽球运动对于学生的身体综合素养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也为广大青少年提高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毽球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毽球运动对于场地要求没有限制,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可以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在参与毽球动过程中,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促使新陈代谢加速,继而达到提高抵抗能力,强化学生心肺功能的作用,改变当前小学生亚健康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杨亮.毽球在小学体育特色项目中开展的价值及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10):70-70.
[2]李群.毽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0):2.
[3]王慧林.毽球在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的价值初探[J].明日,2019(22):0257-0257.
[4]孙晓琳.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毽球运动的思路[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20(3):1.
[5]杨亮.毽球在小学体育特色项目中开展的价值及策略[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