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广大体育工作者在小学阶段教学中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运动观、生命观、健康观,进而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为实现学生终身运动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以阳光体育教育为切入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评价方式,构建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学生主动锻炼,学会技能,享受运动乐趣。
一、注重沟通,改进互动,提高效率
沟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而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师生的沟通方式缺乏灵活性,导致课堂互动效率较低。基于此,若想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师就应注重师生沟通并改进互动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互动法,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掌握体育理论和技能。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问,再回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先提问学生,再让学生踊跃发表观点,最后总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顺应学生,灵活指导,降低压力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不同教学阶段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化学习,中年级学生倾向合作化学习,高年级学生偏爱竞赛化学习。教师可以此为切口,在小学体育课堂顺应学生、灵活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契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课堂上减轻体育学习压力,保持学习兴致。
(一)游戏化指导方法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而游戏是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最佳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性格活泼,更喜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对此,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诉求,通过游戏化指导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真知、学会运动。
(二)合作化指导方法
当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他们会逐渐偏向合作化学习。合作是个体的高级能力,无论个体多么强大,适宜的合作都能超越个体的努力效果。教师可以在小学中年级的体育课堂上,通过合作化指导方法,让学生齐心协力地取得超越目标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竞赛化指导方法
升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的体育实力与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他们在课堂中也更偏向于竞赛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顺应学生的这一需求,运用竞赛化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夯实理论基础,发展运动技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当竞赛裁判,负责观察参赛成员的体育行为,并解说和点评竞赛。
三、因材施教,分层点拨,弹性教学
(一)隐性分层,保护学生的自尊
在分层时,教师应当以隐性分层为主要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比如,在高年级“低单杠:单挂膝悬垂摆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要依据,按照上肢力量的差异,将学生隐性划分为“体育达人”“运动小将”“初生牛犊”三个层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弹性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分层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落实弹性指导,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在上述教学中,针对“体育达人”,教师可要求他们严格遵照运动技巧进行自主练习,如“蹲悬臂,一脚蹬地,一脚从两臂间穿过成单膝挂悬垂”等;针对“运动小将”,教师可降低练习要求,允许他们存在不规范的运动行为,并及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针对“初生牛犊”,教师可以通过口号的辅助作用,指导他们在自主练习时正确调整动作与呼吸。同时,教师应加强观察和监督,尽量一对一示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通过分层点拨学生,教师可在课堂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课堂更加高效。
四、活用工具,创新课堂,保障质量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许多新型信息化教学工具进入小学体育课堂,为构建高效课堂带来新的可能。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活用信息化工具创新小学体育课堂,保障其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情境化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的热情,进而保障课堂的质量。而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比如,在“抖空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抖空竹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的民间体育活动,对抖空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进行抖空竹课堂学习与实践。
(二)微课式教学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小学体育运动技巧教学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针对重点运动技巧设计微课,在微课中分解动作细节,让学生细致观察动作,帮助其学习与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软排正面下手发球”课堂教学中,若教师直接示范软排正面下手发球运动技巧,学生就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的限制,不能全面掌握相关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开阔思路,先拍摄动作特写镜头,如“身体侧对球网,两肢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托球于体前”“左手用掌平稳而准确地将球垂直抛在体前”“抛球同时右臂向后拉起”等,再将微课资源上传到在线平台,让学生自由下载、观看,多角度观察动作细节并模仿,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五、结束语
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各类合作交流探究运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融入体育游戏,改变学生惧怕运动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良好的运动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质量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校注意环境的优化,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环境中拥有舒适的运动感受。平坦宽阔的操场,色彩斑斓的文化墙,丰富的操作器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真正在阳光下进行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陈旺霞.开展阳光体育,打造高效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8(31):140—141.
[2]施丹萍.面向阳光体育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体育风尚,201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