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贾彩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彩霞,.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093.
摘要:
劳动是塑造人格魅力和强健体魄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各级学校也纷纷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实践中。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更是塑造和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应重视劳动素养的培养,确保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本文从家校共育视角出发,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家校共育小学教育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93
基金资助:

家校共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都会对小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观念培养带来影响。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小学生在同频共振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旦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出现缺失,那么劳动教育就无法在小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利推进。因此,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以家校共育为劳动教育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其以正确的姿态参与劳动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一、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劳动意识,劳动观念薄弱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家长、老师唯分数论,并没有把劳动教育当作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劳动观念淡薄。因为十分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结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以主要科目的训练和学习为主,集中在文化课的成绩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而给学生设置错误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劳动时间和正确的劳动教育,导致学生欠缺劳动意识。

(二)缺乏多元的劳动教育形式

其实,很多学生自称参加过日常劳动教育,进行过劳动,但是这类劳动只是简单的家务活,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体验性的劳动活动。在学校也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劳动为辅,甚至没有实践环节,缺少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再加之家务活形式单一,没有任何创新思维的发展。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未来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要求越来越高,单一形式的劳动教育模式只会僵化整个教育体系,难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劳动体验。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理念不统一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这意味着在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甚至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展开各类的课堂教学,将会成为未来初级中学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劳动教育理念革新速度显然要快过家长,因此,在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后,家长依然没能进行劳动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及建立班级微信群等形式,深入宣传《意见》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剖析典型事例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要通过反面事例向家长阐明学生不愿意参与劳动、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危害。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使家长切实认识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必要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辛苦和付出,从而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良好习惯。通过良好的家务劳动教育,学生在将来离开父母时才能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学校要引导学生家长对此达成共识。

(二)开发校外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的“密封圈”

在分析劳动教育的现实因素时,大部分内容必须由家庭和社区来传递,这是由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所决定的。如果从小没有劳动教育的思想导向,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很难积极开展工作和生活。家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基础,将劳动教育学校制延伸到家庭,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现代劳动教育基础学校制度的重点任务。在实践中,我们将通过“正向育儿课堂”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自主完成家庭作业,给予孩子正确、合理的训练。在家庭中,通过春节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等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鼓励孩子们参与,从而提高生存技能。教师的正确引导、家长对劳动教育发展的积极帮助、孩子在教育道路上的积极参与,都有助于孩子基本技能的发展。为了增加孩子的就业机会,学校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可以创建劳动力教育培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生活,培养孩子热爱工作和生活,懂得工作的重要。

(三)在学校日常活动中巩固学生的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校的一日活动中蕴含着重要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劳动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的教室、楼道和宿舍的卫生打扫、整理等都是学生日常劳动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学校卫生大扫除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观察,对一些学生的不规范劳动方式要进行现场纠正和示范;还要向学生讲解擦窗户、扫地等日常劳动技能。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立班级劳动岗。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负责擦黑板、讲台卫生的整理打扫、窗户的开关、桌椅的摆放、扫地拖地等劳动,并在每周末班会时总结评比,使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过程中,使用家校共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劳动教育任务是很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劳动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智虎,陈海英.家校共育落实劳动实践:家校共育下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探究[J].学周刊,2022(19):181-183.

[2]蒙亮.“以劳育德”与家校共育下劳动素养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27-28.

[3]胡丛庆,王晓琴.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3-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