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唐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娟,. 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展开分析,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60例,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5月-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前者实施介入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上述指标均是前者优于后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介入护理模式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介入护理;心血管;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微创技术逐渐成熟,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为确切的疗效。心血管介入治疗利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各项组织器官的损伤较小,术后的康复时间缩短,使得该治疗方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受到影响。因此,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帮助。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予以介入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展开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租样本量为3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44-71(51.32±3.68)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45-70(51.24±3.65)岁。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各项资料间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适合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对应的常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心理、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介入前护理。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查看患者是否进行了腕带的佩戴,并查看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对相关药品进行准备;给予患者相应辅助,帮助其完成宽松衣服的更换;登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药物过敏史的询问,创建相应静脉通道,并协助培训员,将患者送上手术台。应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打开输液开关;让患者去除身上的贵重物品、金属物品和皮带等杂物;患者应采用卧位,予以气道吸引并协助完成插管,以避免窒息情况的出现;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应对其相关生命体征加以监测,并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药物的使用;为了实现患者的安全转运,保证无缝对接,应进行相关转运设备的准备。(2)介入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对录入选择耗材的使用,正向开通和逆向开通等相关介入技巧较为熟悉;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同患者之间的交流工作,向患者介绍一些手术成功的案例,以获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患者在行为上加以指导,使其尽量满足手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导尿管的留置,在诊断明确以后,应对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止吐,并做好皮肤管理相关工作;手术操作中应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详细记录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予以大量氧气,对其缺氧状况加以纠正,并协助完成抢救工作。(3)介入后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以后,应对患者穿刺位置进行密切关注,查看是否有血肿、末梢循环足背有是否出现搏动的情况;关注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得到一定的缓解;对于患者进行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为了实现对相关症状的有效预防,术后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症状的预防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其发生率,获取更加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衣物及随身携带相关物品进行清点,以确保没有出现物品丢失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根据表1数据可知,组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指标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x̄±s)26.png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逐年增加,这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好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目前,临床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有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穿刺针,将其从人体的体表浅动脉刺入到血管系统中,并正在DSA的引导下,将导管置入到病灶部位,然后将造影剂注入到其中,这样才能够清晰观测到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等情况,以便于医生执行手术操作[2]。介入手术治疗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3]

介入护理模式是针对介入治疗患者展开的护理措施,在术前做好患者的相关准备工作,让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情况变化,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术后予以患者动态体征监测,掌握患者的各项情况,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效果,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减少,促进了患者的术后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媛. 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1,22(2):213-215.

[2]陈淑艳.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4):278-279.

[3]程小丹,陈燕,程小兵,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8-9.

[4]李欢乐. 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后优质化护理的作用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4):265,2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