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分析
魏宗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宗坡,. 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环境检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还为环境规划、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基于此,本文就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生态环境检测;环保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基金资助:

1 生态环境检测概述

1.1生态环境检测的定义与重要性

生态环境检测是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并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的活动。它就像守护环境的“眼睛”和“耳朵”,时刻监测着环境的变化,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生态环境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更是制定环保政策、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依据。

1.2生态环境检测的技术分类与特点

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可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三大类。这些技术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检测系统。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关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污染源监测则针对特定污染源进行排放浓度和总量的监测;而生态状况监测则侧重于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2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

2.1 气体检测技术

在技术原理层面,气体检测主要依赖传感器技术、精确测量方法与化学分析理论。常用的检测手段有气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非分散红外光谱等。以气相色谱法为例,其流程包含现场样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两个关键环节。在现场采集时,首先,需要先对吸附管进行老化处理,去除杂质后密封保存。其次,对室内空间进行勘查和通风,封闭环境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最后,调整大气采样器流速,连接吸附管进行连续抽吸,并记录数据。采样完毕后,立即密封吸附管两端,防止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出。在实验室分析前,需校准和调试气相色谱仪,并将吸附管放置于热脱附装置中。然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设置热脱附温度和时间及二次冷阱直接进样的时间,以确保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充分解析。然后,启动色谱工作站,绘制标准曲线,通过对比峰面积实现定性分析,而保留时间则用于精确的定量分析。

2.2 水质检测技术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水质检测已涵盖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生活及工业废水等多个领域。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以地下水水质检测为例,首先,在预定点位钻探至目标深度,安装滤水管,洗井并检测指标,确保 8 h 后水质稳定。随后,运用便携设备现场测试温度、pH 与浊度。24 h 后采集样本,经PID 与XRF 筛选,妥善保存并送检。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法,从材料准备到空白实验,再到仪器校准、样品制备、上机分析、数据记录,直至报告编制,应确保数据准确、流程严谨[2]

2.3 土壤检测技术

土壤检测技术的核心功能在于甄别和量化土壤中各类有害成分,如有机污染物、无机化合物及重金属离子等。这一领域的技术手段繁多,涵盖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优势,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精准分析,不仅揭示了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还能追溯其潜在来源[3]。以化工企业场地的土壤污染检测为例,首先,基于地块的地质资料,明确土层结构。其次,在 6 m 深度内,利用专业设备进行取样,确保不同深度都有样本。操作时,应精心布局采样点,确定样本量,组装钻具,利用液压系统逐层提取柱状土壤。现场快速筛查运用便携式PID 设备。将采集的样本在实验室进行深入分析,聚焦重金属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样品处理涉及粉碎、称量、溶液制备等步骤,之后选用全自动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成分分析。对于重金属检测,除样品分析外,还需进行对照空白试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最后,整合分析结果,出具土壤检测报告,指导肥料施用与环境修复,强化地块管理与维持土壤健康。

2.4 噪声与振动检测技术

噪声与振动检测技术是一种专注于评估环境中声波与机械振动效应的精密科学技术。这一领域涉及多种高精尖设备,如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它们能够捕捉并量化噪声的强度、频率特性及其持续时间。通过这些专业工具,技术人员能够深入分析噪声与振动对人类健康及周边生态的影响,包括听力损伤、睡眠干扰及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潜在破坏。以工业厂区周边的噪声与振动检测为例,首先需要根据厂区的布局、生产流程及周边敏感点(如居民区、学校等)的分布,合理规划检测点位。在检测过程中,利用高精度声级计对各个点位进行噪声检测,记录噪声的强度、频率及变化情况。同时,部署振动传感器检测机械振动,特别是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效应。其次,借助频谱分析仪对采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详细解析,揭示噪声的主要频率及能量分布。此外,通过振动分析软件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关键参数,进一步评估振动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进行严格的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包括定期比对测量、进行标准声源校准等。

2.5 辐射检测技术

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大类。电离辐射检测技术专注于测量特定场所或物体的辐射剂量,利用精密仪器如盖革- 米勒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可以实现对辐射源的精准定位与强度评估。以核电站周边环境检测为例,需合理规划检测点,覆盖所有高风险区域。采样时,先使用便携式GM 计数器进行初步筛查,快速识别异常辐射热点。此外,先进的半导体探测器系统结合能谱分析软件,可以进一步得出辐射源特性,如半衰期、能量谱线等。电磁辐射检测则关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频谱范围内的辐射。检测仪器包括频谱分析仪、电磁场强度计和射频功率计,用于测量电磁辐射的频率、场强和功率密度。以移动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的评估为例,频谱分析仪可用于全面分析基站发射的电磁信号,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同时,电磁场强度计能够检测特定区域的电磁场强度,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影响。

3加强生态环境检测与环保技术应用的策略

3.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可以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激励措施,促进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应建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行为,确保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的有效实施。

3.2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推动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应用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两大核心,对于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有信心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冯馨,刘巍.: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20,10(5):27,29.

[2]李平.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4):190+194.

[3]李勇欣,张兆海.加强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探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5):17-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