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特征、构成、标准判断的基本认识与方式,它影响人们的思想与生活导向,引导时代的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理想、信念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文明传承的成果,也是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成果。
对于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如何培养少年儿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现在的少年儿童生在一个比较和平稳定的国家,长于一个相对美好富足的年代,吃苦耐劳和坚毅拼搏的精神特质较为缺乏,在社会加速转型迅猛发展的当下,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他们的健康成长,用各种教育形式,灌输朴素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自信,从小培养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
笔者认为,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线,教育侧重点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爱党爱国,塑造初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爱自己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要系统学习党史,让学生认识党,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和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取得的丰功伟绩;还要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系列突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宣传学习着手,如英勇的战斗英雄、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英明的国家领导人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都是爱党教育的优秀素材。
爱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爱国主义文化树立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培育了众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辈。从屈原、岳飞、文天祥等身上,我们看到了气吞山河的民族气概;从建国初期著名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王鉴昌等身上,我们看到了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伟大精神;从耳熟能详的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再到英勇的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等身上,看到了英勇无畏的爱国与担当,他们无不把爱国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这些数不清的名字,灿若星河,感天动地,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丰碑,更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
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从小塑造少年儿童的爱党爱国的初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正确思想基础,打好人生底色,形成初步的政治认同。
二、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笔者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不只是成功,而更应该是价值的体现。要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理想信念的力量,如同心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革命先辈夏明翰、李大钊、方志敏等在他们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以对革命事业抱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身殉志;江姐、赵一曼、刘胡兰等,面临着敌人的威逼诱惑,严刑拷打,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证明了信仰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些不朽的灵魂,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他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闪闪明灯和光辉的榜样;这样高贵的品质也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断提供养分和成长前行的精神力量;这样优良的红色基因,靠我们学校来宣传教育,靠我们教育工作者来传承引领。
三、承担责任,努力奋斗。
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成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许多有杰出贡献的知名人物,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鞭策自己找到生命的真谛。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出生于平凡的家庭,想取得事业成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被社会认可,只有通过拼搏奋斗,努力成才,才能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看古今中外在各行各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著名人物,古有司马迁,今有袁隆平,还有我们现代知名企业家任正非、曹德旺等,无不为国为民,一身担当,在逆境中奋发图强而取得事业成功;又如外国的贝多芬、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无不以顽强的毅力,以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不懈奋斗,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些闪亮的名字,如一颗颗闪耀的星辰,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进,更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事例。
四、民主法治,遵规守法。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方能让我们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平等与尊严权利得以保障。跨越千年,“大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念,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制约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准则。再从我们现代国家政治层面上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各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我国政党民主法制制度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学校的法治教育要从小对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培养法治、平等意识,遵守规矩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与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相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与各种育人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新时期保持和发扬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主要内涵,在文化建设中为开拓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创造了巨大的正能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授文化,哺育文明,学校是主阵地,教育工作者是具体的施行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一方面,结合版报宣传、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学科渗透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另外,整合补充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联合关工委、妇联、公安、法治等部门,开展演讲、征文、书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奠基者,是引路人,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灌输,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工作报告
3、戴圣《礼记.礼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