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务+新闻”为例探究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杨婉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婉婷,. 以“政务+新闻”为例探究媒体融合发展路径[J]. 中国新闻传播,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8464.
摘要: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政务+新闻”的领域,政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新闻报道的公信力,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识与信任。通过政务与新闻的深度融合,可以打造更加开放、透明和高效的政务传播体系。
关键词: “政务+新闻”;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8464
基金资助:

引言

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对此媒体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政府而言,如何有效传播政务信息、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显得尤为重要。政务信息的透明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认同,而新闻媒体则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信息传播和获取需求中,“政务+新闻”的融合探索,旨在通过媒体与政务信息的深度结合,提高政务传播的效果与效率。这一融合不仅有助于优化政府的信息发布渠道,还能够提升公众对政务的关注和参与。当前,社交媒体兴起、移动互联网普及以及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这一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新闻媒体构建有效的政务传播机制,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政务新媒体新闻传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首先,政务新闻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以及传统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发布党和国家的政策信息。通过精确定位受众,政务新媒体可以采取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传播策略,增强政策宣传的影响力。比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或生动的视频解读,使复杂的政策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其次,在政策发布后,政务新媒体可以迅速在各个平台进行快速传播,确保政策信息在更短的时间内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这种跨平台的宣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触达率,还能够提升公众对政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政策真正走入群众的生活中。此外,政务新闻还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增加与群众的互动[1]。例如,利用直播平台进行政策解读和问答,邀请专家与基层群众直接对话,实现政策宣传的双向沟通。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政策,有助于政策的基层落实。

1.2有利于组织引导人民群众

列宁有句名言:“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信息透明与群众觉悟对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在面对严重的公共事件时,群众的团结与行动能力是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党和政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为社会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新媒体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南通日报》和《南通发布》为例,这些政务新媒体平台不仅及时播报了一线的工作信息和防控措施,还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关切,有力地驳斥了各类不实谣言。通过这些努力,政务新媒体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为公众提供了确切可靠的政府信息和防控指南,从而增强了公众的信心和配合度。

2“政务+新闻”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2.1实现全面优化发展

首先,政务新媒体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发展理念的理解与掌握,深入领会时代变革的本质。作为权威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政务新媒体必须注重创新,通过不断学习与研发新技术,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思想意识层面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媒体思维,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变革力量,通过创新提升工作效率与传播效果。其次,政务新媒体在应用现代化技术时,应从新闻传播的“热点搜集”和“新闻发布”扩展到提供更加定制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政务新媒体能够精准识别公众的需求与兴趣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这不仅能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还能提升公众对信息的接受度和参与感。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务新媒体可以预测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调整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更有效地引导舆论[2]。此外,政务新媒体还应积极探索和开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利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和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新闻的多渠道传播。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政务新媒体可以获得更直接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信息服务。通过这样的互动传播模式,政务新闻不仅能提升传播效果,还可以更好的发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最终通过全面的优化发展,政务新媒体将能够在新时代的媒体环境中站稳脚跟,发挥出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社会价值。

2.2清晰的内涵传播

政务新闻因其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往往难以被普通公众所理解。因此为了确保政务新闻的有效传播和公众的正确理解,相关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多种报道形式的结合,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新闻内容的清晰度和说服力。首先,政务新闻的传播不应仅限于政策文件的简单发布,而应注重对政策的深度解读。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公众理解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具体措施。例如,可以通过专家访谈、政策解读视频等形式,将复杂的政策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使公众能够直观地把握政策的要点。其次,政务新闻的传播应注重以民众的视角为切入点,关注公众的实际需求和关切。通过调查和分析公众的关注点,政务新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解答公众的疑问。例如,在发布关于医疗改革的政策新闻时,可以结合公众关心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使公众能够感受到政策的实际影响和利益。

2.3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首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务新闻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例如,以《南通日报》为例,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求进行文字报道,还辅以现场照片和短视频,以丰富新闻的表现力。这种多媒体的融合使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注意力,也能提升信息的直观性,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其次,政务新闻在不同渠道上的运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传播。例如针对年轻受众,政务新闻可以采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发布,这些平台因其便捷性和互动性,能够有效扩大新闻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在这些平台上,新闻不仅可以快速传播,还可以通过实时互动增强与公众的联系,获取即时反馈,为后续的新闻报道提供重要参考。更关键在于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适用[3]。因此,政务媒体必须加强与受众的交流,通过留言、评论和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双向沟通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后续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受众对政策的反馈和理解。这不仅能增强公众对政务新闻的参与感,还能提高政务媒体的影响力,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政务+新闻”提供了新机遇和空间。通过强化内容合作、利用新技术和培养跨界人才等,政务部门与新闻机构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传播政务信息,增进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感。未来,媒体融合也将进一步推动政务传播在效率和公信力方面的提升,构建更为良性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助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丽燕.从电视新闻到全媒表达:地方媒体跨屏融合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4):108-111.

[2]聚焦精准传播推进媒体融合[N].人民日报,2023-11-03(013).

[3]陈姣玲,彭承礼.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大余县融媒体中心为例[J].声屏世界,2022(22):99-101.
作者简介:杨婉婷,女,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国际传播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