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结合社会动态化变化规律,人口结构主要指特定时期、地域空间下,人口主体的要素或属性的比例。从广义层面出发,人口结构的社会属性包含空间规划、职业、族群等;从狭义层面出发,人口结构的自然属性包含性别、年龄等。一旦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1主要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区域经济前进脚步。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的特征,年龄群体占比较少,经济结构体系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怎样解决内需不足已成为当前首要解决问题。依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年轻群体数量减少,虽然收入随之增加,但多数青年群体仍存在债务,或者储备存款用于养老,加之人口结构已固型,经济发展速率较为迟缓[1]。另外,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难以创造更大的财富,老人抚养费用属于一种净支出,养老成本大幅提升,间接增加了青年群体的负担。由此可见,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数量减少,加剧经济社会负担,经济发展缺少动力,以上都是经济社会现存典型问题,需采取多样化的解决措施。
1.2应对措施
为降低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前进,需注重人口政策的调整,不断提升劳动者的个人素质,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首先,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可采取开放生育政策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原因在于婴儿数量的增多,对教育、儿童用品、医疗的需求程度明显提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能激发儿童监护人的奋斗动力,转变生活理念。其次,培养劳动者良好的个人素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加强对教育的程度,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以此解决劳动红利问题。另外,提供诸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回乡创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最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不公平问题。政府部门能加强监督力度,规范养老保险基金使用流程,解决有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
1.3举例梧州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与解决措施
以七人普常住人口减少的梧州市为例,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人口流动性高,常住人口数量正逐年减少,男女性别比例趋于平衡状态,劳动力数量减少,但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市2020年常住人口约为282.1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数下降2.12%,导致城市消费能力与综合活力下降;2020年该市文盲率仅为1.39%,远低于全国文盲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方面,2020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160.18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22.68万人。综合分析以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现,城市人口增长动力不足,影响城市消费和活力,而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则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制约城市快速发展。
为降低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推行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应重点吸引本地人才回乡创业或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为本地人口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减少人口流动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同时,挖掘引发银发经济资源,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有序完善养老政策制度。另外,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多层面整合城市教育资源,为应届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当提高人才薪资待遇,避免人才大规模流失。
2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2.1主要影响
分析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可知,我国多数地区老年人数量占比较大,无形中提高了年轻群体、中年群体的经济压力。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价上涨明显,赡养费用随之提升,使得人口赡养率提升,养老金支出较大。从社会保障层面出发分析,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出现大量的弱势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国家加大相关财政补贴力度,抚恤救济面扩大,出台多种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也不断改变。
2.2应对措施
为更好地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影响,需健全医疗制度体系内容,加快医疗改革步伐,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优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内容,并加强对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关注度,降低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影响。更新医疗保险费用缴纳方式,加强门诊统筹力度,优化工伤补偿制度,革新失业保险体系,涵盖失业预防、失业保险金发放方法、就业机会。
采取一条龙养老服务。首先建立养老服务体系,从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入手进行完善,明确各级部门的养老管理职责;其次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在财政规划过程中着重考虑养老资金投入,促进各地区老龄事业稳步发展;最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引进并培养优秀服务型人才,同时学习国外养老机构的管理经营理念。
3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险支出的影响
3.1主要影响
人口社会结构变化,导致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风险抵御能力低,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随之增加。但家户规模的扩大,中老年人口比例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费用较高。可见家户规模与社会保险之间属于相互作用关系。再从人口教育结构角度出发分析,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对关于医疗和养老保险政策认知程度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2]。
3.2应对措施
其一,重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管理,依据城市人口结构特征,分层次建立和落实社会保险制度,科学统筹与规划社会保险基金,改变社会保险分散化、碎片化的局面。优化流动人口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流程,避免出现转移壁垒的现象,促使城市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更加便利、快捷。
其二,健全财政支出制度体系。就目前状况而言,在社会保险领域上财政支出金额小,并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平衡的问题。故此需多层面入手计算最佳的财政投入金额,健全财政支出制度体系,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调整财政投入。
其三,优化生育政策,凸显家庭保障功能。参考延迟退休政策优化生育政策,以此减少老年群体数量,合理增加儿童比例,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同时,利用家庭保障功能,缓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费压力,并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关补贴机制体系,大力宣传与推广养老文化,缓解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险压力。
总结: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较为显著,主要体现于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总量减少、劳动力下降、人口素质提高、流动人口数量增加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保险支出、社会保障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鉴于这一情况,应探寻不同角度下人口结构变化的实际原因,再采取合理化的应对措施,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医疗制度体系、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张建良.人口结构变化对金融需求的影响分析[J].金融纵横,2023(3):3-9.
[2]张燕婷,米海杰.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