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一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对于其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为目的,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活动有效融合的教育形式,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积极的影响[1]。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特殊阶段,在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时,体育老师需要注重思政理念的渗透,在体育舞蹈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身坚韧不发、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促使他们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维,展现出积极向上、勇于直前的精神态度。
2“课程思政”的内涵
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直接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缺乏坚韧品质、专注力,急功近利的心态日益显著,一些大学生不愿意脚踏实地做事,为思政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2]。“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也就是高校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需要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促使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养,真正实现“以德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
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育人模式的创新策略
3.1欣赏比赛视频,培养爱国情怀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是高校德育的一部分,也是一位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养。体育舞蹈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之快国人有目共睹,在1998年首次成为亚运会的表演项目,为世界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感受到了体育舞蹈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正式比赛之前,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便获得了5块金牌,经过激烈的比拼,成功战胜其他国家,获得了十块体育舞蹈项目的金牌。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时,体育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的视频,当大学生看到体育舞蹈运动员拼尽全力,为了国家荣誉而战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看到五星红旗在世界竞技体育舞蹈舞台上冉冉升起时,大学生会感受到祖国体育的强大,进而产生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感。
3.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体育精神
不可否认,在体育舞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力量和耐力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开展体育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挥、展现自我的平台,打破“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传统教学局面,促使学生在趣味性、实践性的体育舞蹈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毅力[3]。在组织体育舞蹈实践活动时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体运动的“极限”,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舞蹈运动的技巧,促使他们勇于突破“极限”的束缚,形成勇于挑战自己的良好品质,既让他们锻炼了身体,又让他们磨练了意志。与此同时,高校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赛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规则,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不仅活跃了体育舞蹈训练的氛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品质。
3.3模拟大型竞赛,培养礼仪素养
我国体育礼仪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促进了体育强国的建设,对于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懂得遵守规则、讲礼貌,对于他们的发展非常观念,高效体育舞蹈涵盖了恭敬礼让的仁爱精神,同时也蕴藏着以和为贵的包容理念,组织体育舞蹈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技术要领,更需要学生感悟其中高尚的礼仪文化,作为一名舞者,首先要按照要求进行着装,在进行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展现出具有礼貌的行为举止,而且经常参与体育舞蹈活动,有利于改善学生自身的生活仪态,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时,体育老师以大型竞赛活动为参考,当学生掌握了基本运动技能后,结合大型竞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开展体育舞蹈竞赛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比赛礼仪,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难点,直接影响着体育育人的效果。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舞蹈中的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将体育和德育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在体育舞蹈中强身健体,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他们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效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秀丽,张孔军.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形成协同效应的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3):43-44+95.
[2]戴郁珠.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舞蹈育人体系建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1.
[3]胡映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视野,2021(10):83-84.
第一作者信息:魏一曼, 女 ,1998.09 ,汉 河南郑州, 硕士研究生,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体育教学
第二作者信息:荆远,男,1998.05,汉,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