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从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意愿都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从劳动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上,从劳动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上不断优化并完善。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正确的劳动态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使劳动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作用,寻求更多的创新机遇,以推进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要从品德、智力、体力、审美和劳动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其中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实践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科学合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小学综活动能够帮助学校强化德育效果、提升学生个人品质和完善学生个人素养,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助力。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思想不够统一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仍然阻碍着学校通过劳动实践完成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塑造,影响到了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想要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和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就需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没有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入手,体现不出劳动教育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使得专业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始终无法开展。而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只停留在日常打扫卫生这种简单的劳动任务层面,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想层面上的成长需要,无法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除此以外,很多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忽视了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应当存在联系,没有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劳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中来,导致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也没办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为劳动教育搭建合适的据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坚持时代性、生活化、主体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原则。所谓时代性,就是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所谓生活化,就是课程资源要符合学生生活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所谓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体主动作用;所谓实践性,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力流汗,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深刻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谓多样性就是劳动课程资源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既要重视校园内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开辟校外的课程资源,如乡村的农场、养殖场,或城市的实践基地;既要重视生活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注意生产性、服务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社区志愿者活动,或利用试验田种植粮食、花卉等;既要注重实物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要注重文字与音像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互联网中的《劳动铸就中国梦》等一系列课程资源具有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作用。
(二)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劳动教育要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就需要不断地拓宽劳动教育的广度,将劳动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并进行深度拓展。在劳动教育的范围上,可以从学校内部着手,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劳动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为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包括维护正常的教学活动秩序,在组织校园活动时进行秩序维护、人员疏导等,成为校园安全的维护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参与这些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教”的教育理念,不仅加深学生对劳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理解,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转化与应用。因此,通过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让学生对劳动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大量的实践证明,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劳动教育的范围与路径,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与应用,实现协同创新、全方面育人的必由之路。
(三)开展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在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中,家庭劳动永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意识到父母的辛苦和学会对父母感恩以外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的意识和掌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来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家务劳动活动,在实践与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比如说在低年级开展的家务劳动活动可以侧重于个人物品的收纳和整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漱和自己整理物品;在中年级开展的家务劳动活动可以侧重于简单菜肴的烹饪,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基本的家庭烹饪工具;而在高年级开展的家务劳动活动则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能够在周末或者父母外出时掌管家中日常的基础事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规律,建立良好的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开萍.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及策略[J].家长,2022(14):159-161.
[2]郭均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思考[J].智力,2022(05):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