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属于皮肤科发生率较高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青春期男、女的发病率无较大差异,但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早[1]。发病原因和雄激素水平、皮质分泌增加、细菌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诱发因素常见饮食习惯、高温环境、心理压力过大等。临床症状:粉刺、丘疹、脓疱、皮脂溢出等。临床方面多通过果酸换肤治疗,为巩固临床疗效、促使患者皮肤外观得到满意效果,本次研究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的120例实行果酸换肤治疗痤疮患者作为探究对象,评判系统化全面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实施价值。
1.一般资料情况、方法
1.1一般资料情况
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120例实行果酸换肤治疗痤疮患者,使用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其中A组男、女数量分别为:32例、28例;年龄抽取15~30岁,中位年龄(22.5±2.3)岁;病程抽取2~46个月,中位病程(24.3±2.5)个月。B组男、女数量分别为:31例、29例;年龄抽取15~29岁,中位年龄(22.3±2.2)岁;病程抽取2~45个月,中位病程(23.5±2.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通过痤疮诊断标准;一般资料齐全无缺项;患者和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相关信息。
剔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近期使用维A酸类药物;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2方法
B组实行常规护理,涉及病情变化观察、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同时需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比如: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及补水工作。
A组实行系统化全面护理,(1)治疗前系统化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肤质加以了解,嘱咐患者在实行治疗过程中禁止应用其他相关药品,明确果酸换肤治疗的意义、方法,为患者普及痤疮相关知识,联系患者治疗情况适当调整果酸的浓度。(2)治疗中系统化护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情况、治疗效果,严格控制果酸于患者面部保留的时间[2]。(3)治疗后系统化护理,换肤后2d出现局部发红、疼痛表现,建议采用冰敷/冷喷方法处理,一般情况下会在7d左右结痂、脱屑,叮嘱患者保证结痂自然脱落。另外,在换肤后应加强日常防晒、保湿,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充水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皮损缓解率降低90%及以上,痊愈;皮损缓解率降低60%及以上但不足90%,有效;皮损缓解率降低60%以下,无效;前2项指标相加总和×100%=总有效率)、对皮肤外观满意度(通过医院方面拌制的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皮肤外观凹凸感、皮肤色泽相关满意度状况评判,十分满意和满意之和×100%=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本次研究两组涉及的所有数据信息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率%、两组护理效果、对皮肤外观满意度进行比较,均采取X²检验;两组对比结果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A组B组护理效果的差异比较
两组的护理效果相比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A组B组护理效果的差异比较[n=60(%)]
2.2A组B组对皮肤外观满意度的差异比较
两组对皮肤外观满意度相比统计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如表2。
表2A组B组对皮肤外观满意度的差异比较[n=60(%)]
3.讨论
果酸,为经乳酸酪和水果中提取的α羟基羧酸,相对分子量不会很大、渗透能力及水溶性均较强,所以可当作化学剥脱制剂。果酸换肤中使用的为高浓度果酸,有助于加速皮肤老化皮质脱落,使得毛囊开口打开、机体分泌油脂在较短时间顺利排出,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系统化全面护理的实施,可从治疗前、中、后全过程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以健康宣教、心理、皮肤、饮食、果酸浓度等方面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便于给予痤疮患者护理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的意义和方法,同时联系实际治疗效果确定果酸浓度、在面部停留的时间[4]。
综上,实行果酸换肤治疗痤疮患者中实行系统化全面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皮肤外观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洁,李彩霞,吴琰瑜等.玫瑰痤疮患者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2):86-88.
[2]王子洋,杨希川.女性玫瑰痤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8):473-476.
[3]郭娴菲,尹兴平,黄海峰等.寻常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12):717-722.
[4]张晓容,苏明明,王鸿等.青少年期及青春期后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及宿主-肠道共代谢产物差异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34(11):1255-1261.